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才是王道。

雖然大唐科舉的門檻倒是不高,平民百姓官家子弟你認為自己有本事的都能報名參加科舉,而且科考也是一年一度頻繁的很,按理說,這樣一來應該是取士如雲登科無數才對,但可惜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每一次科舉,能中進士科的不過一二十人,正所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真正登科的鳳毛麟角。之所以難,難就難在進士科需要考詩賦。特別是在開元之後,詩賦水平幾乎成為進士科取士的最大標準,而這一項又恰恰最考驗真本事。帖經墨義之類的考核,或許只需要死記硬背便可,而寫詩作賦靠的是文采靈性積累以及天賦,這這便是進士科難的地方。

又因為名額所限,就算你詩賦寫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你好的一籮筐,或者哪怕是跟你一樣好的,甚至沒你好的,他們都有可能排在你的前面,原因很簡單,假如他們的名氣比你大的話。大唐科舉考試可是不糊名的,考官聽過你的名氣,讀過你的詩作,你中進士的機率便比那些籍籍無名之輩要大的多。

鑑於此,很多讀書人在科舉之前,想著法子得提高知名度,因為知名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便越大。如何提高知名度,在大唐通用的做法便叫做‘投卷’。所謂投卷便是將自己的大作敬獻給當朝達官貴人或者是文壇名士,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得到他們的推薦,甚至是借他們之力提高知名度,增加中舉的機會。

開元十九年的狀元,後世大名鼎鼎的大詩人王維便是透過投卷這種辦法,得到岐王和睿宗九公主的推薦而一舉奪魁,足見這種辦法的效用之佳。其他各種無名人物透過這種辦法中進士的不勝列舉。

柳管事對王源說的那番話當中,便是暗示王源可以借參與詩會之名投卷李左相,從而達到揚名的機會,李適之再加以推薦,中進士的機會便成百上千倍的增加了。

這番話對其他讀書人稍微透露一分一毫,那些人便會立刻明白其中的關竅,個個會趨之若鶩,喜出望外。只可惜柳管事引誘的物件是王源,王源對這其中的關竅一知半解,所以效果並不大,這反倒讓王源能冷靜思考,懷疑去李適之的動機來。

柳管事當然不能說出為何李適之會想起王源這個無名小卒,還特意派他來見王源的原因。事實上王源是柳管事這幾日在長安城中見的第二十三個人了。這些人中有的是主動給李適之投卷拜碼頭的讀書人,有的便如王源這般是偶爾得知其詩作,覺得寫的不錯,所以上了李適之的名單。

而拜訪這些人的原因也確實想篩選出有些真文才的人出來,但卻不是要誠心的栽培他們,而是要解一樁燃煤之急之事。

第二十五章 詩會

事情說起來挺有趣的,在大唐,對詩歌的熱愛幾乎成了一種風尚。處在社會最底層自然感受不多,但在上層官僚權貴階層,能寫詩,寫好詩,幾乎成了一個人是否有才能的象徵。

自開元后,朝廷科舉中越發將詩賦水準作為取士的最重要的標準,更是讓大唐天下詩詞歌賦滿天飛,人人爭在文壇居有一席之地。朝廷官員達官貴人更是詩詞相和往來,引為風雅之極之事。在大唐,你要說你不會寫詩,你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

有趣的是,朝廷官員之間的矛盾,有時候不僅限於爭權奪利的矛盾,往往是相互攀比攻擊作詩水平的高低,從這方面壓倒對方來顯示自己有才能。

風尚如此,催生了大唐各地每年大大小小的詩會何止萬場。從年初到年尾,長安內外,大江南北,從京城到地方,從高官到窮書生們,各種詩會層出不窮,形成一股經久不息的風潮。柳管事口中所提的這個長安城中的梨花詩會,便是這大大小小詩會之中的一個而已。

和其他所有的詩會不同的是,梨花詩會的組織者便是當朝權勢熏天的右相李林甫。李林甫組織梨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極品畫骨師

極品畫骨師

抵制日貨
遊戲 完結 215萬字
天穹弒

天穹弒

這就是結局
遊戲 完結 164萬字
庶妃毒寵

庶妃毒寵

冥王
遊戲 完結 13萬字
千金帝姬

千金帝姬

蝴蝶的出走
遊戲 完結 66萬字
槍臨萬界

槍臨萬界

京文
遊戲 完結 204萬字
總有刁民要害朕

總有刁民要害朕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
遊戲 完結 3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