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無塵子的道 (第2/3頁)
魚龍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也是一樣。但是僅僅是前奏就有大道之音傳出,他要立的是什麼樣的道。
“易有第二個解釋,易變的易,不斷的變化發展,天地萬物,宇宙鴻荒,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這是萬物的生命程序,儒家有子在川上曰,不捨晝夜。
而你學過逍遙遊應當知道我道家也有,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農家也有,夏蟬不知冬雪。枯榮不為人命,盛衰不由王權。
所以孔丘在論語里仁篇中有,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就是易的第二解,窮極宇宙之變化。”
雪女看著來到的三人,但是荀子示意她不要說話,以免打擾到李海默立道。傳音給三人:“認真聽,大道之音不求現在懂,記住現在的感覺和領悟,領悟不了的也要銘記在心。”
“易有第三解,不易之易,這就是道,我們道家的道,天地萬物變而我的道不變的易,或者說叫道。但是什麼樣的道才能配上這樣的大道呢?”
李海默的聲音在這裡停止了,彷彿在思考,天空也放晴了,一輪明月升到中天。
失敗了嗎?荀子有些嘆息,什麼樣的道才能配上易經之道呢?這樣的道太大了,太難了。
“我道家的道,天宗心若止水,觀天地萬物變而我不變。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人宗察人間百態而求超脫,道經言,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我人宗言,動而後見天地之心,所以我人宗入世修行,修的是心,一顆為天地而立的心。”
李海默的聲音再次傳出,只見園子裡的曇花在這一瞬間盛開,釋放出淡淡的清香。
成了!荀子知道,這是立道成了,只是沒想到道家所圖居然如此巨大,為天地立心,以人身立天地之心。伏念和顏路也是被震住了,為天地立心,這是多大的宏願,多大的魄力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可是,這是人宗的道,不是我的道。”
李海默的聲音再次傳出,天空中傳來巨大的雷聲,狂風呼嘯,吹得四周茅草飛起,窗戶不要命的拍打著。
“他這是要棄道!”伏念驚訝無比,這樣的道都要捨棄嗎?
轟~一道天雷擊落在忘園旁的樹上,本來蒼翠的樹瞬間變成了焦黑,並且燃起了天火。這是天威警示,不許棄道。
“別煩我。”李海默站起身,輕輕一句話,雷聲止,狂風息。
“我道家子弟,出世入世,不是為了你這天地立心,天心不正要之何用,我道家,我華夏,我人族於先古而與天爭,於地搶,於野獸鬥,為的是何,為的是安身立命,於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故,我道家為天地立心而後,出入人間,為生民立命。”
李海默說罷,一個個文字出現,有先古文,也有今七國之文,飄浮在空中,環繞在她身邊,二天空中也出現了一個個虛幻的身影,他們在與天爭與地鬥與百獸搏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無塵子所圖甚大啊。”荀子低聲說道。雪女三人完全聽不到聲音了,或者說天地不願意讓他們聽到。
“人與百獸之所以不同,因為人有了智慧,燧人取火而以萬物為食,神農嘗藥而百病不生,伏羲畫圖而知陰雨四時,倉頡造字而文明起源,故而有易經究天地無極之變化,而後有百家諸子啟生民之智慧,故,薪火相傳,而為往聖繼絕學。”
天空中再次變化,一道道人影浮現,有燧人氏鑽木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