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生,應該出任官員嗎?」
曹睿不解:「太學若不為國家養才,那太學留之何用?」
鍾繇耐著性子緩緩說道:「陛下,國之選材,有『才』丶『德』兩論。」
「武帝的求賢詔書中說,應唯才是舉。這個才的意思,指的是治世之能。」
「現在州郡中舉孝廉,取品德高潔之士為國家之材,授予官職,這取的是德。」
「無論是『才』還是『德』,都是人的特性。太學教授經典,雖然會提升學生的才德,但卻非直接之途。」
「因此臣認為,並不能說一個太學生進學了三年或五年,便能授予其官職,替天子牧民或處理俗物。若真論及做官,看得還應當是才德。」
這就說到點子上了。
自曹丕稱帝以來,魏國實行的選材制度,乃是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顧名思義,是一種把人分為九個等級,用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標準。
每個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
中正官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品評人物。品評人物也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家世,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
其二行狀,是指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對個人品德的評語。
其三定品,以行狀作為主要依據,結合人物的家世,最終給人定下一個品級。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是由朝廷定下的中正官,品評人物定下等級,用來朝廷選官之用。
可在九品中正製出來之前,官員的任免就混亂的多,全靠名氣和察舉。
考察的要素也多得多,看的主要是名氣。提高名氣的方法有很多,就比如守孝。
袁本初守孝六年,守孝守出了『天下楷模袁本初』的名號,惹得黨人士人紛紛追隨。
趙宣『守孝』二十餘年,只為了揚名做官。
就連曹操也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曹操的父親曹嵩曾任太傅,曹操僅僅年滿二十歲的時候,就被察舉為『孝廉』,進洛陽當郎官去了。
曹睿今天來的目的,就是要問鍾繇,太學究竟能不能用來選官。
鍾繇一直提起的心,此時也終於明白了曹睿的來意。
對於士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官。你推舉我的兒子,我推舉你的兒子,我們兩個的兒子都能做官。
即使是九品中正制,地方上的中正仍然是世家大族把控,能當上官也要看家世的。
現在曹睿來問太學?若太學也能選官,九品中正怎麼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