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第1/2頁)
早瀨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那差不多是神田大火一年前的事,我三不五時會看到你們形容的那個大叔。就像你說的,有一種沒落士族的感覺,長相也和照片上的年輕人很神似。我記得大家都叫他&l;阿隆&r;。他不知道是臉皮厚還是太遲鈍,毫無忌憚地搶別人的地盤,而且很少和同行說話。雖然很多個人車夫都這樣,但通常都賺不到錢,很快就自然消失了。事實上,那個大叔也的確做不下去了。&rdo;
比方說,在神樂坂、淺草、新橋和上野車站這種人力車需求量比較大的地盤,一定是某家車行的地盤。個人車夫必須在較遠處、不方便的地方招徠散客。
個人車夫也有個人車夫的道義。有一定程度流量的地方必定有固定的人力車招呼站。在爭搶客人時,就會在寫著名字的牌子上綁上繩子,再抽籤決定由誰接客。
新加入的車夫必須籠絡前輩車夫,請前輩喝酒、吃飯,才有資格加入抽籤的行列。打工的學生或是想在短期內賺錢的人當然會討厭這些禮數,但如果太特立獨行,就會遭到排擠,導致最後接不到客人,只能在大家都不願意出車的晚上時段做生意。
&ldo;阿隆&rdo;似乎也是新人車夫之一。立原雙眼發亮,認為&ldo;阿隆&rdo;就是橋上隆。
接觸了幾名認識&ldo;阿隆&rdo;的人後,有了更大的斬獲。
&ldo;喔,我認識阿隆,我記得他叫橋上隆。&rdo;
一個身穿日式便服的老人這麼說道,他之前是車行老闆。鍍金和立原淺淺地坐在正在下將棋的老闆斜後方的椅子上,相互看了一眼。&ldo;太好了!&rdo;立原舉起緊握的右拳。
和個人年輕車夫接觸後,鍍金和立原連續兩天二拜訪車行老闆。最後找到這位曾經是車行老闆、目前已經退休的老人。
那個大型車行在新橋的銀座八官町,離鍍金所住的元數寄屋町不遠,總共有三十輛人力車。他們主要客源是藝妓和藝妓的客人。如今,車行已經交由兒子打理,前老闆在築地本願寺附近的高階住宅悠然自在地享受退休生活。
&ldo;他很可憐,如果沒有那場大火,他不可能淪落為車夫。&rdo;
&ldo;那場大火?是指明治二十五年的神田大火嗎?&rdo;立原問。
&ldo;神田大火?&rdo;
老闆手拿著步兵看著半空。
&ldo;不對,不對,是更早兩年的淺草三間町大火。他因為民權運動被警察盯上,離開報社後,在淺草駒形町開了一家旅館。經歷了千辛萬苦,旅館經營才剛步上軌道,沒想到就被捲入近在眼前的三間町大火。他所有的家當都被燒光了,只留下一屁股債務。聽說他就是因為這樣才會當車夫。&rdo;
&ldo;老闆,是你向其他車行打招呼,預設橋上先生搶地盤的行為吧?&rdo;
&ldo;其實,我在民權運動時就認識他了,欠他一份人情,只能用這種方式補償。&rdo;
銀座是報社聚集的地方,二十年前也是自由民權的根據地,是反政府的牙城。
&ldo;之後,橋上先生去了哪裡?據我打聽,他在甲午戰爭之後就不見蹤影。&rdo;
&ldo;不,戰後他還在拉車。&rdo;
之前一直默默在一旁聽他們談話,和車行前老闆對弈的禿頭老人開口說。
&ldo;阿隆嗎?我今天是第一次聽說他的經歷和本名,但應該就是我認識的車夫。&rdo;
禿頭老人目前仍然是築地一帶小吃街的總管,晚上經常去小吃街巡視。他是在那裡認識很像橋上隆的車夫。
立原拿出內村義之的照片給他們看,他們說,的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