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張學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斬術。與追求精神境界的劍道不同,斬術只為戰場殺戮而生,兵者,不祥之器,需知忙中藏亡,忍中有刀。”
在原著裡,有“劍道”和“斬術”的設定。
而這兩者有著本質不同,不僅因為劍乃兵中君子,刀為百兵之膽。
更因為“道”和“術”指代思維中一切概念。
《易經·繫辭上》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一切有形的物質,亦或是制度,都可被稱為器。
你喝水的杯子是器,你吃飯的碗是器,你上班遵守的制度是器,法律也是器,器的本身,是學以致用的。
而一切無形的無法被定義的才能稱為道,道無法被描述,所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山老頭在更木劍八剛進隊時就教過(或者說試圖教過)更木“劍道”,不過更木完全沒興趣學,也基本沒學會(貌似就學會了一招)。
而山老頭教更木“劍道”的目的,除了想讓更木系統學習技巧之外,應該還有用規範化的、堂堂正正的劍道,來代替更木曾經的原始、血腥的戰鬥手段,並且試圖讓更木在精神層面領悟一些東西。
畢竟劍道本身就有著對天地大道的感悟,而非僅僅只是一種技術。
語言是思維的邊界,所以語言無法描述高維的概念,只能儘量勾勒它的輪廓。
所以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在使用語言這個工具來試圖說清楚概念時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正面描述。
比如我們描述一個美好的姑娘,會說她柳枝細腰,芊芊素手,體態宛然..這種在哲學裡被稱為表詮。
第二種是反面描述。
把一切不符合的概念都否定掉,最後剩下的那個概念,就是那個不可言說的道的輪廓,這種在哲學觀念裡被稱為遮詮。
術,永遠只是器,雖然也有天賦極高之人可由術入道,但如桃花劍神之人,世間又有幾人?沉迷術器的人千秋以降不知凡幾。
而春水要求花姐傳授更木“斬術”的目的,則是完完全全為了戰鬥、為了殺人。
如同一個國家,發展硬實力很簡單,標準化生產並培養理科人才就能迅速發展生產力提升物質文明需要。
但文化無法複製,因為文以載道,非一朝一夕可成的功利主義,而是千秋功業,只能眾人自悟,如春風化雨。
初代十三隊是殺手集團。
友哈形容山本為“劍之鬼”,可見曾經的成員是使用“斬術”而非“劍道”,血腥殺戮、以及不計手段是他們的特點。
而後來山本花姐等人放棄了殺戮,同時由修煉“斬術”進而成為修行“劍道”,武技上的改變應該只是表面因素,內在因素應該是內心發生了變化,說的稍微專業點,就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變化。
天下初定,光憑殺戮是無法治理天下的。
為什麼山本千年後敗於友哈巴赫,因為他有了“心”。
有的人死了,但仍然活著,活在所有讀者的心中。
山老頭身體力行,以身證“生殺之道”,那一刻,他不僅僅是死神,而是向死而生。
-------------------------------------
“拳法。也稱體術。為無常不借助道具斬殺虛的技術。也就是武僧們最喜歡的物理超度。”
“無論是外家拳還是內家拳,用在格鬥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打倒對方,以至剛至強的力量破壞對方的肉體。”
“瞬步,透過九宮八卦奇門遁甲之理搭配自身道力快速移動之法,快速瞬間移動身體能以對方看不到的速度移動到對方身邊或者更遠的地方,搭配拳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