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第三帝國壽終正寢之前了結了自己的生命。德國的投降書上,沒有希特勒的名字;盟軍的戰俘營裡,沒有希特勒的身影。早在1939年11月23日,希特勒就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有言在先:&ldo;在這場戰爭中只要一息尚存,我將頑強奮鬥。如果我的民族戰敗,我決不會貪生。對外不準投降,對內不準革命。&rdo;希特勒豁出去了,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有屈服,沒有投降,但他留給德國人民的,卻是一片廢墟和瓦礫。
之前第三帝國取得的經濟成果毀於一旦,不是因為吏治腐敗,不是因為兩極分化,不是因為文化教育落後,不是因為民不聊生,也不是因為騷亂和革命,而是跟希特勒那雙神奇的手不無幹係。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就說,希特勒&ldo;把這個優秀,忠勇,勤勉,正直的民族,一同拖在一起,跳進火坑&rdo;。
美麗的鮮花結出了致命的苦果。20世紀上半葉,德國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出現兩次這樣的悲劇。從1871年1月18日俾斯麥在凡爾賽宣佈德意志帝國的誕生,不到五十年,1913年的德國已經是歐洲軍事和經濟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可是一戰之後,德國苦心經營所獲得的,是崩潰、廢墟和死亡,不但沒有得到&ldo;陽光下的地盤&rdo;,還丟掉了東普魯士和阿爾薩斯、洛林。希特勒又讓悲劇重演。他自己可以選擇一死了之,而被他拖下水的德國,處境卻比簽訂凡爾賽條約時還糟。德國不僅喪失了征服的成果,就連老本都搭了進去,以前四分之一的國土淪為異域,剩下的領土也一分為二,出現了東西兩個德國。人民則苦不堪言。一度從希特勒那神奇之手中蒙受的所有&ldo;恩惠&rdo;,不止是喪失殆盡。德國山河破碎,廬舍為墟。在希特勒挑起的大戰中,650萬德國人死於非命,二百餘萬軍人成了嚴重殘疾。原先77萬人口的科隆,到戰爭結束時,只剩下了4萬倖存者;埃森則被戰火夷為平地。房屋損毀之嚴重,以至於戰事結束五年之後,西德還只有1000萬間房屋供1600萬戶人家居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