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5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不瞭解,遙遠反而可以知道。
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
就近不可見的原因在於天天見面反而沒有洞察別人的細微言辭;
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遠而可知的原因在於距離遙遠反而不放心要親自驗證。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萬事萬物都有其客觀存在的規律,都有規律可循。只要我們探索發現規律、認識規律,按照規律行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在人際關係中,人們總有這樣的感覺:身邊的人反而知之甚少,遙遠的人反而瞭如指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整天在一起的人,對他的優點已經見慣不驚了,相反對他的缺點卻耿耿於懷;別人立功了不願意嘉獎,別人一旦有一點過失就抓住不放。由於經常在一起,別人的優點也不好整天掛在嘴上,別人的缺點也不好當面提出,漸漸的就把別人的優點淡化了,別人的缺點卻被日積月累的給放大了。由此,必然造成惡性迴圈,漸漸的與之疏遠了。代之而來的就是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牴觸別人所提的意見,更不要說與別人磋商謀略了。這就是“近而不可見”的原因所在。
長久沒有在一起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當年有得罪自己的地方慢慢的被遺忘了,缺點也漸漸的給淡化了,別人的優點漸漸的開始不斷浮現眼前。每當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就會想到“要是有他在就好了”。此時,就會情不自禁的去多方打聽別人的訊息,對別人的情況反而比在一起時別人的情況還了解得多一些。遇到問題時也總會千方百計的想要徵求別人的意見,此時別人的意見的分量會顯得非常重。這就是“遠而可知”的原因所在。
上面談到的情況,是一種普遍規律。中國人都知道,人們常掛在嘴邊的“遠香近臭”就是指的這條規律。在外交事務中要高度重視,利用這種規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司馬懿果斷剿孟達
司馬懿果斷剿孟達
諸葛亮自出師以來,累獲全勝,料長安指日可得,心中欣喜。這日,在帳中,面對巍巍祁山、滔滔渭水,撥動琴絃,自彈自唱,好不得意。
忽報永安宮鎮守李嚴令子李豐來見。
諸葛亮心中一驚,以為東吳犯境,急喚人帳中。
李豐進帳,一張娃娃臉笑得極燦爛,道:“丞相,家父差豐來報喜了!”
諸葛亮奇怪地問:“何喜?”
李豐:“魏新城太守孟達又要歸順大漢了。”
“什麼?你細細道來。”
“先前孟達降魏,是不得已而為之。初降時,曹丕愛其才,封他為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鎮守上庸、金城等處,委以西南重任。還三天兩頭賜以駿馬金珠,同輦出入,給以很大榮耀。自曹丕死後,曹睿即位,不曾一次賞賜孟達。孟達在朝中的好友侍中桓階、將軍夏侯尚又相繼病逝,倍感冷落,心中不忿,常對周圍說:‘我本蜀將,受時務所逼才降魏的。’屢屢顯露歸漢之意。近日幾次差心腹給家父密送書信,叫代稟丞相,表*跡。還說,丞相五路下川時,就已有此意。現在他在新城,又聽到丞相伐魏,十分高興,欲起所轄新城、金城、上庸三處軍馬舉事,直取洛陽;讓丞相放心去打長安,雙管齊下,定可一舉拿下二京。這是孟達給家父的書信,請丞相驗看。”李豐一口氣說完,雙手呈上幾封書信。
諸葛亮接過書信,反覆驗看,逐句揣摩,確信無詐,大喜道:“天助我也。”遂命手下厚賞李豐。
司馬懿在宛城閒住,聞知魏兵累敗於蜀,乃仰天長嘆。懿長子司馬師,字子元;次子司馬昭,字子尚:二人素有大志,通曉兵書。當日侍立於側,見懿長嘆,乃問曰:“父親何為長嘆?”懿曰:“汝輩豈知大事耶?”司馬師曰:“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