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戴見紀家無禮苛求,不肯放回騾駒,知道這事不驚動官府,是不會善罷幹
休的,遂寫好狀紙,到縣衙告狀。紀家管事的聽說李戴去縣城告狀,連忙到崔爾
莊來報信,並說李戴蠻橫無禮,牲口吃了莊稼,不但不道歉承認不對,反而到縣
衙告狀。紀家總管家一聽,真是豈有此理,牲口啃了莊稼,不給道歉還算罷了,
反而興起訴訟你李戴真是光棍一條,蠻不講理,欺侮別人家可以,欺侮紀家不行。
管家添油加醋,撥火弄焰要東家出面,給縣官傳個話,打贏這場官司,給李戴一
點顏色看看。
紀曉嵐聽了管家的稟告,沉思起來。他居官位顯,閱盡了宦海風波,對官場
上人和人的關係,瞭解得非常透徹,官場往來,無非是爾虞我詐。有些人在官運
亨通時,人人出來捧場,自己也逞一時之慾,圖一時之快,為所欲為,出盡風頭,
耍盡威風,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終因樹敵太多,招致物忌,被人暗中中傷,引
起皇上猜疑,到後來身敗名裂,康熙時的鰲拜,就是前車之鑑。他在位時手眼通
天,皇上也讓他三分,而且他是功高位顯的滿族大臣,到後來都未能免得身首異
處,全家抄斬。何況自己是一個漢官,更要為官謙慎,恭儉忍讓,在對人對事上
力求寬恕,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肯結下冤家對頭,他雖在交友會客時戲謔無常,
但事後常道歉解疑,讓人們覺得只是玩笑而已,並無惡意,在情誼上一如既往。
對眼前這事,他告訴管家儘量別去衙門,免得傷了兩家體面,找人調解一下
算了,不必把事弄大,也不必爭個事坡下崗。
紀曉嵐回到縣城,拜會家鄉父母官,縣官見他是當朝重臣,這次又陪王伴駕
微服私訪,心中無限敬仰,便也百般趨奉,遂將李戴訟狀傳與紀曉嵐。紀曉嵐淡
然一笑,似無其事,說聲&ot;知道了&ot;,隨即請縣官當個居間人調停一下這場糾紛,
不要把這事張揚出去。
縣官見他這樣看中自己,受寵若驚,夜不能寐,百般揣度著如何了結此事。
紀曉嵐回到北京後,縣官將李戴傳來。出乎李戴意料,這次不是在公堂上審
案,而是在署解擺上酒席,熱情款待,心中便明白紀家不願堂上相見,而要調解
私了。
縣官本想,用紀曉嵐的名義擺上酒席,坐下來哈哈一笑了事,也算給了李戴
面了,誰知縣官把調解的意思一露,李戴竟然不允。
李戴見紀家不想打官司,心想不打官司也行,但是應該紀家做出點表示來,
好讓人們知道我李戴不是好欺負的,將來這事傳出來,別人會說連紀家也敬我三
分,那我將會身價倍增。
李戴如此想來,便又提出了條件,要紀家用紅彩禮,鼓樂吹打著把騾駒子送
回,再不然,有紀曉嵐道歉的一封信也行。
這當然是強人所難。縣官辦不到,也不願意去辦,更覺得有傷自己體面,縣
官心中很為惱火,只好讓李、紀兩家公堂相見。
李戴以往常代人訴訟,兼又熟悉清律,在公堂上往往勝訴,人稱&ot;唇如利劍、
舌似鋼刀&ot;,成為遠近聞名的&ot;土刀筆&ot;。何況這次理由充足,更是得理不讓人。
在公堂上,李戴據理力爭,紀家仗勢不讓。縣官心裡偏袒,但又知道李戴非
常之輩,不敢妄然行事。連過幾堂,均無結果。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