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宮部美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慶典時,座燈都怎麼處理?裝飾在神社內嗎?」
聽阿近如此詢問,阿月四處張望。「黑白之間」現在沒點燈,但擺著一盞箱形座燈,阿月伸手一指。
「我們的座燈就像那樣。」
不過還要更大。
「有這麼大。」
她敞開雙臂。
「哇,可以環抱呢。」
「是的,並且不是正方形,稍微寬一些。」
是長方形
「底下穿著兩根木棍,方便扛起來。」
「類似轎子。」
「是的,但和神轎不一樣。」
阿月加重語氣,彷佛在強調「這是重點」。
「要是搖晃或舉高,裡頭的燈油會溢位,起火燃燒。」
因為裡頭有火,這也是理所當然。
「要安安靜靜的。」
動作也要靜悄悄。
「腳緊貼著地面行走。」
「沒用任何響器嗎?」
「為了配合扛座燈者的腳步,會敲打小鼓。」
咚、咚、咚,阿月保持緩慢的問隔,拍著手示範。
「然後,村長會輪流唱歌。」
似乎是相當低調的慶典。
「這樣明大人就會醒來吧。」
「是的。」
「因為座燈很大?」
「又很漂亮。」
上頭有彩繪――阿月補充道。
「有春天的花朵、山野的景緻、童話故事裡的人物等圖案,色彩十分鮮艷。」
「聽起來不像座燈,比較像燈籠。」
「可是它很大,足足有這麼大。」
阿月再度張開雙臂。為了極力伸展雙手,她從坐姿改為跪姿。
「一個村莊,負責扛一個座燈嗎?」
阿月態度堅決地搖頭,彷佛在說「怎麼可能」。
「光我們村莊就出動五人,餘野村也五人,長木村八人。」
阿近不禁佩服。月曆上顯示現在已是春天,但仍舊寒氣逼人。從傍晚到深夜,
一群靜靜行走的男人,扛著十八個約一人環抱的大小,帶有五顏六色彩繪的座燈,在鶴見川北邊的農田裡遊行。光想像便覺得是一幅絕美的景象。
「哇……一定很美。」
「我奶奶說,那幕景象宛如極樂淨土。」
響器只有小鼓,這點也十分獨特
明大人,今年同樣是美麗的座燈,請禰過目。明天就是立春,等天亮後,請務必醒來……
「座燈是村民合力製作的吧。」
「是的!」
阿月用力回答的模樣相當可愛。
「所以,秋收結束後,大家會慢慢著手進備。用來扛座燈的長棍,夏天就先砍伐晾乾。」
座燈上貼的紙,是紙門用的紙,為了呈現漂亮的顏色,防止暈開,會除去紙上的油和蠟。
「繪圖的顏料怎麼張羅?
「以樹果或野草榨汁熬煮而成,這樣還不夠,名主大人會從江戶買回來。」
這是對小森神社的捐獻,名主也會幫忙。
「聽說,以前奶奶在我這個年紀時,規模沒這麼大。座燈的數量比較少,圖畫是黑墨繪成,只稍微加一些紅色和藍色。」
之所以愈來愈華麗,應該是小森神社信眾的三座村莊愈來愈繁榮的緣故。
不過,還是令人疑惑。這麼漂亮的座燈祭,難道都沒人去參觀嗎?
「待在老家時,我從沒聽過在中原街道附近有這麼美麗的慶典。」
四處旅遊的人不必提,應該很適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