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去,在李守義的印象中,與之有婚約的人是盧氏,閨名如何不甚重要。可這一份君前奏對之後,他記住了,他的結髮之妻叫盧明玉,閨名華蘭。
與之對話春風和睦,她是深宅大院中長大的,桌子底下的暗流無師自通。能把這話挑明瞭,正說明其心思正大,用心光明。
既然都是聰明人,那李守義也不妨把話說明白了。大明宮裡的勾心鬥角,一點不比范陽盧氏等世家的深宅大院差。
招呼盧明玉坐下,將白子推給她,李守義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一邊下棋,一邊說話。
“朕的情況,想必你也知道。自幼喪母,孝仁皇帝又過早病故,朕供著的都是禮法要求的。”
盧明玉這個皇后,腦袋還要頂著太皇太后、太皇太妃、皇太后三個長輩。既然操持宮務,把握好個中尺度,還要應對各種披著畫皮的人,亦很難做。
但有一條,她只要記住李守義是她唯一的天,不管做成什麼樣,李守義都罩著她。行事儘可跟家中一樣,就是霸道一些也無妨,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必事事都學旁人。
覺著自稱臣妾有些早,盧明玉便用前稱:“臣,臣女雖蒲柳之姿,駑鈍少淑。但陛下所囑,必銘刻於心。”
李守義搖了搖頭,這身份捅破了,終究是不如初識。叫陛下太生分,既然旨意已下,便是一家,不是在宮中,亦無外臣在,如家人般直接喚三郎便是。
妾身絲羅,依託喬木,皇帝都這般說了,盧明玉也是那般死硬,不知靈變的人。
當即把話題挑開,引向李守義感興趣的方面,比如她為什麼不惜虧本,與交惡諸家,也要攪合了河南的事。
永淳二年,突厥寇邊,范陽亦籠罩在戰雲之下,城中的男子受命盡數披甲,家家婦孺悲聲嗷哭。苦戰三月,士卒損傷殆盡,破城之際,幸得河南道府兵解圍,方守住城池。
河南道的府兵能血灑河北道,他們河北人為什麼不能拿出一點糧食,救其等於水火之中呢!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受人滴水之恩,自然湧泉相報。這次出面的雖然是范陽盧氏,但卻是河北諸州各家族鼎立支援,諸家族內當家的娘子紛紛慷慨解囊。
對於各家來說,一千貫,一萬貫,不過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可若城池被突厥人搗毀,就不止又錢財上的損失,城中女眷也難免受敵辱。相比於洗刷不淨的恥辱,區區財貨又算得什麼。
除去以平價低一文的價格售賣的糧食外,還有大批的衣藥、糧食,饋贈於受災嚴重之地。當然,因為運河淤塞原因,運輸起來並不方便,否則只會運來更多。
......
落了一子,李守義撓了撓頭:“朕還從沒想過,諸府的內當家,竟然有這般見識和胸襟,倒是讓我等鬚眉汗顏了。”
盧明玉也是盈盈一笑,跟著落子,溫聲道:“三郎不是說,敢於付諸行動,哪怕只是嚶嚶之聲,也是振聾發聵之聲麼!”
面前的這位帝王,盧明玉一直以為,少年得志,縱橫沙場的李守義難免專橫跋扈,卻不想如此的通情達理。
拋去身份不談,李守義穩重謙遜,亦文采斐然,又不乏行伍之人的殺伐決斷之氣,她在心裡對這個丈夫,還是滿意的。
尤其是那句:豐歲自少凶歲多,田家辛勞苦奈何。
自古少年天子頗多,可能體察百姓,微服災地者,寥寥無幾。
可盧明玉必須提醒他,世家大族,地方豪紳有好有壞,那些腌臢孑孓之輩,哪裡管得了社稷蒼生,禮義廉恥,他們的眼裡只有錢。
拿范陽盧氏來說,南祖房一支來說,亦不免有不肖子孫,參與囤積居奇。老掌事-盧義恭,九十八歲的高齡了,還要拄著柺棍去抓不肖子孫。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