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軍在崖山西山頭上架炮射擊帝昺的御艦,但御艦張起布簾抵擋炮石,縱受炮擊仍巋然不動。張弘範派出滿載柴草的小船,點火直衝宋軍方陣。但宋軍以泥塗艦,外縛長竿頂住火船,再用水桶澆滅火苗,使火攻不能得逞。
正式開戰前,張弘範讓不久前被捕的文天祥寫信勸降張世傑,文天祥答道:&ldo;我救不得父母,怎麼還能叫別人背叛父母呢!&rdo;還把日前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ldo;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do;,連聲稱讚&ldo;好人好詩&rdo;,不再勉強他。張世傑在元軍中的外甥三次奉命前往勸降,回答他的是:&ldo;我知道投降能活命,而且能富貴,但忠義之志決不動搖!&rdo;
二月六日,烏雲密佈,陰風怒號,元軍兵分四路,從東、南、北三面向崖山發起總攻。張世傑的方陣南北受敵,士兵都疲憊無力站。戰爭從黎明進行到黃昏,元軍摧毀了宋軍七艘戰艦,突破了對方的防線。張世傑見水師陣腳大亂,但大索貫聯,進退不得,這才下令砍斷繩索,率十餘戰艦護衛楊太后突圍。
其時,暮色四合,風雨大作,對面不辨人影。張世傑率帥船殺到外圍,見帝昺的座艦被其外圍的戰艦壅塞阻隔在中間,自己無法接近它,便派小舟前去接應帝昺。陸秀夫唯恐小船是元軍假冒,斷然拒絕來人將帝昺接走,張世傑只得率領十餘戰艦,護衛著楊太后,借著退潮的水勢,殺出崖門。
陸秀夫見帝昺的座艦已無法突圍,便決定殉國。他仗劍將自己妻子兒女驅入海中,其妻死拉著船舷不肯自盡,他喝道:&ldo;都去!還怕我不來!&rdo;其妻這才鬆手沉海。陸秀夫對帝昺說:&ldo;國事至此,陛下應為國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rdo;說完,背起八歲的帝昺,跳入大海。
崖山之戰是蒙元消滅南宋的最後一戰,流亡近三年的南宋小朝廷終於滅亡。據載,戰罷,&ldo;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rdo;。倘若張世傑部署得當,用好這十萬兵,流亡小朝廷何至於這麼快覆滅呢!明代張溥說:&ldo;陳宜中能逃而不能死,陸秀夫能死而不能站&rdo;,還應加上一句:&ldo;張世傑能戰而不能謀&rdo;。由這三個人撐持的行朝,其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楊太后隨張世傑突圍,聽到帝昺的死訊,撫膺痛哭:&ldo;我忍死到今天,就為趙氏一塊肉啊,現在沒希望了!&rdo;也投水自盡。張世傑收拾殘部,打算遠走占城,但部下不願背井離鄉,只得仍回廣東沿海。元軍仍緊追不放。五月,張世傑率艦到達海陵港(今廣東陽江南海陵島),颶風突至,船隊全部傾覆,他也墮海身亡。
細說宋朝94:文天祥與忽必烈的遺產
文天祥,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臨安陷落前夕,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與左相吳堅赴伯顏大營議和,他據理力爭,被扣留軍中。二月,他被元軍押往大都,行至鎮江,冒死脫逃。
五月,文天祥歷盡艱險,間關來到流亡政權駐地福州。因受宰相陳宜中的排擠,不滿張世傑的專斷,文天祥以同都督軍馬先後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和汀州(今福建長汀)開府,組織軍民抗元,後轉戰漳州與梅州(今廣東梅縣)一帶。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文天祥率兵進入故鄉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大敗元軍,收復興國、吉州(今江西吉安)等地,在興國建立大本營,江西各地應者雲集。但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恆大舉反攻,文天祥應戰失利,退至空坑(今江西永豐南),妻兒與幕僚都被俘,他因有義士替身受捕,才倖免於難。
其後,文天祥收拾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