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皇蓋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劉黑闥的能力,王羽自然是無比認可。
但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劉黑闥厲害不假,但他就算是再厲害,也只是一個人而已,身邊若是沒有將領輔佐,也很難發揮出他真正的實力。
畢竟,他在排兵佈陣,與敵人廝殺的時候,需要手下完成他的計劃。
可關鍵是,劉黑闥這次攜帶出來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他在反抗李唐途中,擊敗的對手罷了,並沒有拿得出手的人。
而且,這些人會不會被系統植入到竇建德麾下,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呢。
【叮咚,制衡人物第二十二人,元末明初第一猛將,強化版張定邊,統帥:99(100),武力:106,智力:95,政治:85,魅力:93;
植入身份:陳友諒幾年前遊歷江湖時,所認識的結義兄弟,代郡之戰結束後不久,陳友諒感受到手下將領不足,於是便邀請好兄弟張定邊相助,現為陳友諒麾下第一大將;
攜帶裝備:金絲龍鱗刀,捲毛嘶風馬;
攜帶人物12人,分別是:張必先、康泰、饒鼎臣,蔣必勝、熊天瑞、於光、張志雄、陳榮、幸文才、祝宗、王奉國、趙忠;】
毫無疑問,這個張定邊這一看就是評話版融合歷史版。
在大明英烈傳裡面,陳友諒作為天下諸多反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手下的人才自然不少,而在那些人才中,就數張定邊的能力最為強大。
在英烈傳裡面,有著天下元帥三個半說法,
這三個人分別是:徐達、張定邊、以及傅友德。
至於那剩下的半個,自然是湯和了。
儘管演義裡面的徐達,並沒有正史中的戰績那麼猛,但這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行,而是作者無法刻畫出那樣輝煌的戰果。
畢竟,像這樣的事情,可不是簡單的想象就能寫出來的,所以只能透過設定彌補。
反正,聽眾只是圖一樂。
如果說演義裡面的張定邊,是可以跟徐達並列的統帥,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名將,那麼歷史裡面的張定邊,那就是元末第一猛將了。
就連常遇春都不是他的對手。
相傳張定邊出身漁家,身材魁梧,頷下更是留著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
為人更是急公好義,講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被譽為元末第一猛將,世言:“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
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兄弟三人約定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
陳友諒起義後,便選擇定都武昌,而張定邊也開始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當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投書偽降,張定邊曾力阻其行,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其言,致遭江東橋之慘敗。
石灰山戰敗後,陳友諒僅以身免,不思勁敵當前,整軍備戰,而一意孤行,急於稱帝,並以五通廟作行宮,張定邊哭諫不納,而分兵令其攻安慶而無功。
到後來,陳友諒稱帝改元,便退守九江,但卻疏於江防,等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門,驚惶失措謂兵從天降,幸得張定邊由安慶撤還之師,冒死爭戰,陳友諒才得以脫險,夜走武昌。
武漢為九省之通衢,有長江天塹之險阻,新敗之餘,不應急進動師,張定邊再三勸諒,首在安民息兵,整軍堅防,待機出擊。
陳友諒不納忠言,依然我行我素,令製作大艦,擴充水師,集結舉國之兵,號稱六十萬,且載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擲。
張定邊審時度勢,建議一支兵直搗南京,另一支兵圍洪都,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