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不停筆寫了四句:“鵷雛腐鼠漫相猜,世事困人百念灰。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為荔枝來。”可是就在這一天的歸途中,達夫腹痛不止,回家急請醫生,偏偏是星期日,醫院停診,正鬧得沒辦法。鄰居問:“是不是吃荔枝了?”急忙拿來一小碟醬油讓達夫喝下,奇怪,不久肚子就不痛也不脹了。以後他逢人便說:“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果是真理。”
有一次,郁達夫見福州的餅很特別,好端端的在中間鑿了一個孔。問了商家才知道原來叫“光餅”。據說明代戚繼光帶三千山東子弟兵到福州追殲倭寇,便發明這種餅,可穿繩子,掛在脖子上,作為行軍時的乾糧。福州人民感謝他,用“光”字來紀念他。郁達夫覺得這“光餅”很有意義,當天就買了很多,用繩子串起來,像當年戚家軍一樣,套在脖子上,一個人跑到于山戚公祠去,憑弔戚繼光,還在祠壁上題了一首七言絕詩:“舉世盡聞不抵抗,輸他少保姓名揚。四百年來陵谷變,而今麥餅尚稱光。”
有一次,郁達夫請一位軍界的朋友到飯館吃飯,吃完飯結賬的時候,飯館的服務員到他們飯桌邊收錢,只見郁達夫竟然從鞋墊底下拍出幾張鈔票交給了服務員!這個舉動著實讓他的朋友感到意外,他的朋友詫異地問:“鬱兄,你怎麼把錢放在鞋子裡呀?”郁達夫笑笑說:“這玩意兒過去一直壓迫我,現在我也要壓迫它!”
郁達夫因手頭拮据,對幾百元的工資不太滿意,有次拿到工資,把錢撒在地板上,用腳狠狠地踩。房東老太太看了,直跟人說,真是發神經了!
郁達夫旅閩時,曾訪弘一大法師,法師贈以著作數種。及別時,弘一法師謂郁達夫雲:“你與佛無緣,還是做你願做的事吧!”
郁達夫的浪漫與“放蕩”不羈,給他的形象也造成了負面影響,1935年夏,郁達夫準備應聘暨南大學教授,教育部長王世傑就以他“生活浪漫,不足為人師”為理由阻止暨南大學對他的聘任。王世傑的阻攔雖然還可能包含其他意圖,但是他的這一理由在傳統文化很深的中國還是很有力量的。1936年,福建省政府主席本來相當器重郁達夫的才華,很想重用他,打算讓他擔任省教育廳長的職務。於是招他去面談,兩三次交談之後,陳儀覺得郁達夫無論說話還是行動,都“隨隨便便,不受約束”,看來他“不是一個穩重老練的行政官吏的適當人選”。
流亡期間,畫家劉海粟在《回憶詩人郁達夫》說:
“我們來到花園中,坐在草坪上,天空群星閃爍,萬里無雲。悠英(應該是鬱最後的情人李筱英)在樹上,哼著一支英文歌。
靜默了幾分鐘,天上,一隻孤雁唳了一聲。
‘這雁倒像我。’達夫動感情了:‘沫若、壽昌都在重慶忙抗戰,仿吾去了陝北,只有我成了孤雁南飛。這些兄弟們何日相見呢。’”
1942年2月,郁達夫在乘小電艇逃往印尼的前一晚,曾在怡和軒住宿。當時,潘受也同在怡和軒內,他還把自己原本備用來逃生的電艇慷慨地借給郁達夫逃生。據說,郁達夫當時帶在身邊的行李只有一隻小皮箱,箱內放著白蘭地一瓶、牛肉乾一包、《詩韻》一部,準備在船上喝酒寫詩。在逃亡中還有如此閒情逸致,想必也只有郁達夫一人了。
【性情】
郁達夫從不隱藏自己的性情。對於他大膽的自我暴露似的“真”,郭沫若曾經這樣形容:“對於深藏在千百萬年的背甲裡面計程車大夫的虛偽,完全是一種暴風雨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才子們震驚得至於狂怒了。”
郁達夫也曾在《沉淪》中捶胸頓足地大聲呼喊:“知識我也不要,名譽我也不要……我所要求的就是愛情,若有一個婦人,無論她是美是醜,能真心實意地愛我,我也願意為她死的:我所要求的就是異性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