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b6590/

……

資料貼顧城《李巖質疑》

李巖質疑

一、舊案重提

在有關明末農民戰爭的史籍中,李巖歷來是受到廣泛注意的人物之一。

然而,有關李巖事蹟的史料,也是問題最多的。早在康熙年間就有人提出過疑問。

鄭廉在《豫變紀略》中說:予於諸書紀豫處,頗效忠告焉。……如杞縣李巖則並無其人矣。予家距杞僅百餘里,知交甚夥,豈無見聞?而不幸而陷賊者亦未聞賊中有李將軍杞縣人。

不知《明季遺聞》何所據而為此也。而《流寇志》(《平寇志》)諸書皆載之,不知其為烏有先生也。

儘管鄭廉少年時期參加過同李自成聯合作戰的羅汝才起義軍,在根據親身見聞寫成的書中,是以當事人談當時事,以本地人談本地事,但由於各種原因,他的意見從來不受重視。

其實,使人對李巖事蹟產生懷疑並不僅僅是因為鄭廉指出他是“烏有先生”,而是所有關於李巖的記載都不是第一手材料。

無論是現存的明代檔案,還是直接參與鎮壓李自成起義的明代官僚的文集,都沒有關於李巖事蹟的確切記載。

就連一度接觸過李自成起義軍的人,在自己的著述裡也大抵是根本不提李巖。

比如,描繪李巖在北京活動栩栩如生的材料,都是出於後來的一些著作,而不見於當時正在北京的楊士聰、徐應芬、陳濟生、劉尚友、徐凝生、趙士錦等人依據親身見聞寫成的回憶錄。

清初地方誌儲存了起義軍同當地有關的大量材料,參加大順政權的大批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一般都可以查到。可是,只要事情一牽涉到李巖,地方誌裡不僅無跡可尋,而且處處唱反調。

比如,史籍說李巖是河南杞縣人,《杞縣誌》的編者卻申明杞縣沒有這個人;史籍中說李巖是明兵部尚書李精白的兒子,李精白的家鄉安徽阜陽的縣誌編纂人又宣稱李精白同李巖毫無關係。這種情況不能不使人懷疑李巖存在的真實性。

那麼,為什麼有關李巖的記載竟是如此之多呢?這些記載既然無法找到原始材料,其源又是從何而來呢?二、李巖的傳說是怎樣混入史籍的?

(一)有關李巖的早期傳說

早在李自成起義處於**的時候,在一部分同起義農民沒有什麼接觸的人當中,就出現了關於“李公子”或李巖的傳說。

這種傳說,在當時還是支離破碎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比如,顧炎武在闖王進京時已經三十一歲,和李自成起義算是同時代,他由於沒有親身接觸過起義軍,在許多問題上只能是人云亦云。

他編的《明季實錄》有這樣的記載:“聞河南杞縣舉人李嚴又名李牟公子嘯聚一方,互同謀逆。”又說,“闖賊的名自成,一名李炎,米脂人。”

這裡,李巖(嚴)同李牟是一個人,而不是兄弟倆;李炎與李巖同音,又是李自成的別名。

這說明最初關於李巖的傳說是相當模糊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傳說中的“李公子”或李巖,往往指的是李白成。

如彭時亨在《中興制寇策》中有這樣一段話:彼所稱李公子者……據中原,吞江漢,襲三秦,凌晉跨蜀,奄有四國,如建瓴然。雖古帝王之成功,不若是速矣,則民心使然也。

劉尚友在《定思小記》裡記載李自成起義軍進軍北京時,“愚民幸災樂禍,俱言李公子至,貧人給銀五兩,往往如望歲焉。”

很明顯,上述記載中的李公子並不是李巖,而是李自成。李自成被稱作李巖,除了《明季實錄》中說“自成,一名炎”以外,《程氏宗譜》在記湖北通山縣地主武裝頭目程九伯殺害李自成時寫的是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破鏡重圓[娛樂圈]

破鏡重圓[娛樂圈]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
遊戲 完結 17萬字
國術之王

國術之王

無組織
遊戲 完結 16萬字
武出法隨

武出法隨

蒂帆
遊戲 完結 128萬字
棄婦翻身:王的帶球休夫娘子

棄婦翻身:王的帶球休夫娘子

津股巡覽
遊戲 完結 69萬字
小寒姑娘愛出遊

小寒姑娘愛出遊

卡車
遊戲 完結 9萬字
(古劍同人)[謝風]空想庭院

(古劍同人)[謝風]空想庭院

漂亮格子
遊戲 完結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