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的盟約,三方都在警惕的尋找對方的漏洞。
大明朝廷如果發動對內的統一戰爭,清國肯定會趁機南下進攻淮南地區。
清國也明白,一旦大明整合了內部,他就有危險了。
所以只要大明有削藩的傾向,他就會進攻兵,成敗都無所謂。
同時也會聯絡大明的地方封建貴族。
大明內部的剛形成的封建貴族,也都反對朝廷大規模北伐,甚至會半公開的拖後腿。
因為他們覺得,朝廷萬一北伐成功,滅了清國,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多半要回過頭來全面削藩了。
也不允許朝廷與清廷正式媾和,為此有人主動製造邊境衝突。
因為他們同樣覺得,朝廷與清國議和,暫時穩住了後方,就可能騰出部分力量,逐步削減藩國了。
崇禎皇帝能力有限,精神上安於現狀,後世皇帝威望不足,都無力改變局勢。
同時正統皇室仍然存在,皇帝直轄的土地仍然是最多最富的,中央朝廷也仍然是最強的勢力。
崇禎雖然擺爛,他的工商業改革雖然不成體系,但終究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激發了工商業群體的力量。
大明中央朝廷的經濟制度,明顯比地方割據地區更優秀。
朝廷的軍餉更充足,軍隊作戰能力相對更高。
再加上還有順國和清國這兩個外部的威脅,所以地方封建貴族也沒有造反的膽量和動力。
所以這個散裝大明就這樣湊合著維持了下來。
大明對中南半島和南洋的開發,也是皇帝代表朝廷和封建貴族合作完成的。
最後得到的絕大部分土地,也是皇帝和封建貴族討論著分配的。
本來應該歸屬於朝廷的部分,也沒有全部劃歸朝廷直轄。
而是將很大一大部分繼續封給了後來的皇室子弟。
封建貴族極力鼓動皇室在新拓之地繼續分封,推動分封制度成為大明的新傳統。
這是為了避免中央朝廷集中掌控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進而有力量削藩。
現在大明內部的封地邊界,縱橫交錯,互相巢狀,犬牙差互,看上去神似同時代的神聖羅馬帝國。
大明國內這種極端分裂的局勢,也是三國割據能夠持續存在的重要原因。
但是這種局勢顯然是無法永遠維持下去。
因為大明的社會結構已經變了,已經不是傳統的東方古典帝國了。
崇禎皇帝重建了南明朝廷,並且在南京主政四十餘年,把鼓勵工商業變成了新大明的基本國策。
後世的大明皇帝雖然沒有崇禎皇帝的認識,在思維和政策上多少有些開倒車的傾向。
但是崇禎新制已經持續了四十年,已經形成的新的既得利益者群體,新制本身已經變成了既定事實。
就算是殺幾個利益相悖的激進派大臣,也已經無法扭轉大明工商業的全面發展,工匠和商人的社會地位全面提升的大趨勢了。
大明的這種狀態已經維持了一百二十多年。
按照前世的歷史學上的習慣性說法,此時的大明中央朝廷直轄地區內的工商業高度發達,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遍地都是。
>>
城市人口很可能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了。
男性識字率超過七成,女性識字率也超過三成,總識字率超過五成。
尤其是主要的大城市中,總識字率可能超過七成,男性更是基本都能看懂簡單的告示。
大明的工匠和商人群體,包括前世歷史教科書上經常提到的工人丶知識分子丶小資產階級丶民族資產階級群體的規模,此時已經非常龐大了。
工匠和商人的絕對數量和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