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山東一條葛,玉女樊梨花 (第2/4頁)
醉枕忘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政治42、統御68】
【神兵:丈六精鐵槊】
【出處:《殘唐五代演義》】
【忠誠度:87(董卓)】
李思安,五代後梁的開國功臣之一。身長七尺,勇武有力。朱溫每次出兵征戰,李思安都跟隨左右。因其善使飛槊,所向披靡,因此屢有戰功。
朱全忠非常重視李思安,任命他為踏白將。與黃巢起義軍和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的軍隊作戰,每次都是率所部百餘人挑戰,左衝右突,無人能擋。
【姓名:鄧天王】
【年齡:28歲】
【身份:植入為董卓麾下將領】
【四維:武力101、智力77、政治34、統御65】
【神兵:寒鐵槍】
【出處:《殘唐五代演義》】
【忠誠度:100(董卓)】
在演義中,鄧天王位列大齊五虎將第三名,也是殘唐第十二條好漢。
鄧天王是山東曹州府人氏,與黃巢是老鄉。但早年得鄧天王和黃巢並不相識,他是跟隨孟絕海落草時與黃巢相識結拜的。起義之後,一直擔任押糧總管
要說鄧天王也是身負絕藝,少時跟隨一個姓銚的名師學得了正宗的霸王槍。儘管他沒學全就跑了出來,仍然憑著手中一杆鐵槍闖下了鐵槍將之名,手段非凡。
看到招募孟絕海平衡出來的兩人,全都時超一流級別的猛將,還都到了董卓的麾下,真是可惜了啊。
“叮,使用天級招募令,成功招募到超一流人才:張仁願。”
【姓名:張仁願】
【年齡:30歲】
【身份:植入為張定邊之弟,現為中部軍主簿】
【四維:武力76、智力96、政治98、統御96】
【出處:唐朝-武周時期】
【忠誠度:100(主公)】
【簡介:張仁願,本名仁亶,後避唐睿宗李旦諱改仁願,華州下邽人,中國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萬歲通天二年,升為肅政臺中丞、檢校幽州都督。歷任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左屯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
景龍元年,為朔方道大總管,統率大軍抵禦突厥。次年,築中、西、東三受降城於黃河北,向北拓地 300餘里,置烽候1800所,以防禦突厥。此後,突厥不敢輕易南犯,朔方得保安寧,鎮兵減少數萬人,每年節省軍費數億計。
張仁願為相期間,重用賢才,禮待同僚,所舉之人,多至顯貴,有文武之才,統軍號令嚴,賞罰明,禦敵有方,時稱名將,與李靖、郭元振齊名。死後世人為其立祠,四時祭祀。】
“叮,招募到超一流人才張仁願,平衡出王孝傑、袁恕己。”
【姓名:王孝傑】
【年齡:30歲】
【身份:植入為王齕之弟,現為曹操麾下將領】
【四維:武力96、智力83、政治76、統御92】
【出處:唐朝-武周時期】
【忠誠度:90(曹操)】
王孝傑, 京兆新豐人,唐朝大將。於儀鳳二年從軍,青海之役任前軍副總管。
武則天時,王孝傑由於在蕃日久,熟悉其情,遂任右鷹揚衛將軍。
長壽元年,任武威軍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討擊吐蕃,收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後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3萬人鎮守,以軍功拜左衛大將軍。
萬歲登封二年,率重兵與契丹作戰,因後續部隊未戰先逃,力戰, 但因兵少勢弱,且打且退,墜崖而死。
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