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大典出列道“既然蘇州已經光復,那監國殿下可派巡撫督軍蘇州,依臣看可調兵援助蘇州城”
“蘇州城處於清軍四面包圍之中,南京杭州皆有清兵重兵,若是調兵蘇州,怕是都會被包圍其中,再說了現在杭州還在東虜手上,兵要怎麼調,飛過去嗎”方國安不屑的說道。
朱大典聽完後皺著眉頭道“既然兵不能調,物資也過不去,那最少也要派個監軍,讓這些義軍知道朝廷沒有忘了他們”
上首的朱以海見狀也開口道“是要派人過去,不過這孟浚既然舉義反清,光復了蘇州,首輔你看該如何封賞”
方逢年沉吟片刻後道“可授予孟浚為蘇州總兵吧,暫權蘇州府軍政諸事吧”
“我朝有蘇州總兵這一銜稱嗎”朱以海皺著眉頭詢問道。
“監國殿下,事急從權,可暫設,待江南平定後可做取消。”方逢年拱手回道,說完後又退了回去,一副精力不振的樣子。
“國家名器,豈能濫設,今設之,明日又除之,那天下士民該如何看待朝廷,監國殿下,首輔大人之議絕不可行”張國維站出來反駁道。
方國安聽著幾個文官在那爭論不休,有些不耐的開口道“不過光復區區一城,今日就授予總兵頭銜,明日再復一城該如何封賞,依我看,封個守備足以了”
朱以海臉色有些不好,自己遠宗旁支監國,先天性威望不足,從監國以來幾乎沒有不吵的時候,朱以海是真心想退位歸藩,朱以海是知道唐王朱聿鍵的,知道這位遠房親戚雄心壯志,在崇禎朝時就敢以藩王之身起兵勤王,若是唐王能光復河山,自己退位也就退了,就算以後秋後算賬,那自己也無怨無悔。
現在只是隨意討論一下孟浚都吵的不可開交,這實在是讓朱以海有些心累,吵到後面甚至都有些御史言官開始質疑孟浚的品德。
“那孟浚之前可是剃過發的,大節有虧之人,怎麼擔當重任,身為大明武官,竟然不思誓死抵抗,居然毫無抵抗,直接降敵,依我看,此人絕不可信,應該收其兵權,將其問罪以儆效尤”一個言官其言灼灼的說道。
當然朱以海只當沒聽見這話,按這些言官的標準,這世上哪有完人了,順來降順,清來降清,只要有舉義反正者那自己都願意接納。
世上明白人還是很多,朱大典立刻反駁道“監國殿下,甲申之變後,降順降清者不計其數,若是人人問罪,恐怕天下遍地皆是死敵,只要幡然悔悟者皆既往不咎才是安邦之良策,孟浚既然棄惡從善,還攻下了蘇州城,擊潰了李成棟,這足以說明此人乃知兵之人,以名爵之號換得一座重城和一員良將,孰輕孰重一眼可辯之,國難思良將,朝廷當以重賞方能顯求賢若渴之態。”
朱以海聽完後點了點,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沉吟片刻,朱以海決定繞過爭執的地方,道
“那就加封孟浚為鷹揚將軍,正三品銜,暫時總督蘇州軍政,至於監軍……”朱以海有些猶豫的望向眾人,蘇州城四面皆敵,前去監軍說難聽點那是九死一生。
張國維見此則開口道“殿下,可先行宣讀詔令,監軍之人選可以慢慢再議。”
朱以海點點頭道“朱學士,那就由你起草詔令吧”說完後朱以海便解散了朝會,不過半天功夫,朱大典便寫好了詔書,遞交了上去。
“聞褒有德,賞至材,孟浚字元祉,公忠體國,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社稷,聖賢治國,皆賴英才輔翼。有功於國,克復蘇州城,實國家之棟樑,特此加官,鷹揚將軍,暫攝蘇州軍政,正三品銜以彰其德,茲因其才德兼備,於國家危難之際,勇毅非常,力挽狂瀾,以褒獎其功勳。”
“嗯,很不錯”朱以海看著這洋洋灑灑的詔書,忍不住誇獎了一句,看完後朱以海毫不猶豫的拿起自己的監國大印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