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的天機樓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差不齊,筆下彷彿是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在帶著一位總角之年的幼童一般,從中感受到天倫之樂。蘇軾在書法美學思想當中透露出的“自然”觀點,可以從禪宗的“道法自然”思想中找到源頭,並且這種書法美學可以追溯到漢朝。東漢書法家蔡邕曾經提出書法藝術是肇於自然的觀點,唐太宗則認為書法“同乎自然”,因此可以看出,蘇軾的“自然”書法觀實質上是在前人的觀點上推陳出新,提出了在書法中應該遵循自然法則,天機自張,不應當刻意而為,顯露過多的人為行徑。1.3道家思想與蘇軾的書法美學思想道家老子講究清靜無為,來觀察世間萬物的變化,悟出了“致虛極,守靜篤”的道理。蘇軾曾經寫道:“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他認為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只要“通其意”,便是“無適不可”,也就是達到一種虛靜的狀態,這種虛靜的狀態與道家的虛靜有著同工異曲之處。《莊子》中有言:“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解心釋神,莫然無魂。”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蘇軾虛靜思想的源頭。在進行書法創作時,透過進入虛靜狀態來體會感悟周圍事物的變化,再進一步領悟自身心理情感的起伏變化,使人的情感起伏與世間萬物的變化保持在同一頻率。只有處於虛靜的狀態中,書法創作者才能徹底領悟“物固自生”的精髓,在真情外露後創作出的作品才會返璞歸真,真切感人。另外,蘇軾在書法藝術創作中也十分講究“簡淡”,他反對在書法中過分雕琢,提倡在創作過程中用簡約、平淡的筆畫勾勒出質樸的意象美。蘇軾寫道:“永禪師書……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從中可以看出他對矯揉造作的排斥,將“簡淡”看作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