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樹下梨花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昌壽聽了,點頭同意:「那錢是族人們湊嗎?」
沈豐收道:「問問村人吧,願意多出錢,就多買,少出錢,就少買,不出錢,那就不買。」文書上一畝旱地六百文,一畝林地才八十文,除非乞丐,不然錢不可能湊不出來。縣裡不可能不顧及朝廷不準哄抬土地價格的法度,因此一畝旱地至多會以八百文賣出,而林地,本來就沒有地主願意買,價格頂多八十文一畝。水田也買,因為水田價格貴,一畝要一兩銀子,估計族裡會少買一些。
他們村的祖輩,早就開始置辦家業。到現在,沈家村一共也就攢了五百畝水田,八百畝旱地,三百畝林地。水田難得,旱地也不多。林地沒有什麼用,因此算是族裡的公產,村人會在裡面摘果子,砍柴,收集松毛(就是松針)。如今要是打算買地,那這三百畝就需要重新分配到各家各戶,每戶也能有兩畝林地。
村人每戶都派出了代表,簽訂了契約,沈昌壽一核對,愣住了:「村裡的有錢人家,還真不少哩!」
尤其是沈來秋,居然想買十二畝水田,二十畝旱地,五十畝林地。村裡除了村長,就數他買的最多了。這下,沈昌壽反而安穩了。這說明,沈來秋確實是靠著葛根發了一筆錢財的。
沈昌壽不打算干涉自家子孫的計劃,他自己也就隨便買了二十畝。他年紀大了,買那麼多沒用。當然了,在林地價格飛漲,葛根成為穩定進項之後,他也後悔當初自己的守成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買地的手續不比賣地,手續不算繁瑣。很快,沈家村就買下了附近的山頭以及大片的水田和旱地。沈昌壽激動得眼淚都冒出來了,祖宗留下來的家業,在他手裡得到了擴大,這是要記在族譜裡的大事!
沈來秋大公無私地將葛根能賣錢的訊息透露給村人,村長特意對村人著重強調在買地種葛根這件事,沈來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沈來秋建議村人,在自家的山頭裡發現葛根的話,賣一點就算了,最好留種。村裡人不傻,賣出一些發現葛根是真的值錢啊!他們請教了鎮子裡專門管農事的農官,問這個葛根到底是怎麼種的,可惜收穫不多。
沈來秋不管村人怎麼打算的,他如今除去開銷,還有四十兩銀子,就花了五兩銀子買了一大一小兩隻毛驢。其實他本來想買騾子的,奈何鎮子裡沒有賣騾子的地方,只好請了懂驢子的村人幫他選驢子。
沈黎挺喜歡其中那隻小毛驢,因為它一見到沈黎就親暱地用頭拱了拱沈黎的手。沈黎偷偷餵了它一口麥芽糖,沈來秋就當作沒有看見。小孩子嘛,喜歡小毛驢多正常啊,沈黎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萌萌」。
餘氏沒有餵過驢子,不過她試探性地餵了一些菜地裡的菜,驢子也吃得很歡。但是她沒有繼續餵菜,畢竟捨不得。驢子自己找到了吃的——堆在院子裡無人問津的秸稈,還有曬在院子裡的豆子。
沈大滿知道沈來秋買這麼多林地,氣得將一個碗都砸了,你說你買地就買地,買了那麼多沒用的林地做什麼?那葛根能賣這麼多錢,可見是精貴東西,哪裡是他們這樣啥也不懂的農民伺候得了的?
沈高氏也氣,氣的不是沈來秋買林地,而是沈來秋私底下居然有這麼多錢!先前找他要錢就推三阻四的,這會子自己買田又這麼捨得!
沈來秋滿不在乎爹孃對他的抱怨,他家兄弟在他的勸告下都買了十幾畝林地和旱地,可見如果沈來秋不賣葛根,家底跟其他兄弟差得有多少!他如今以德報怨,假如這些親人們還對他以怨報德,族長就第一個不答應!不過,族長願意為他說話,是因為他告訴族長,他知道了葛根的種植方式,並且願意無償告訴大家。當然,沈來秋自然不會自己突然明白葛根的種法,都是沈黎告訴他的。
沈黎以前看過百度百科對葛根的詳細介紹,他本該不記得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