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章 易經(三)
宋乘易也不禁面有得色,他貌似無意地掃了一眼楚林風。
楚林風故作不知,只是翻著白眼看著房梁。他早想好了,今天不論發生什麼事,他就是這副表情了。
此時,李元朗終於又挑出一份,點頭評到,“能懂得‘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數’,也算難得了。”
隨即,朗聲道,“幻靈宮萬峰,乙等。”
至此案上只剩了最後兩份卷子。
李元朗順手拿起上面那份,隨意地看著。
可是他的眉頭卻越看越緊,臉上的表情也鄭重起來。
看完一遍,想了想。
又看一遍,再想想。
又再看一遍,又再想。
……
“咳!”九道真人輕咳一聲。
李元朗渾然不覺,竟拿著卷子念出聲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暗瞢暗,誰能極之?馮冀惟象,何以識之?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誰營度之?八柱何當,東南何虧?日月安屬?列星焉陳?”
原來這是千語的卷子!
這段話本是那方先生的傑作,只不過千語記性極好過目不忘,此刻便照搬了過來。
他小孩心性,心想,你們既要考我,我便也來考考你們。方先生有這麼多疑問,且看你們如何做答!
“咳!咳!”九道真人又咳了兩聲,見李元朗還是不覺,只好出聲問道,“李師兄,此卷如何啊?”
李元朗毫不猶豫地答道,“甲等!自然是甲等!他年紀雖小,想法卻如此新穎奇特,難得!難得!這些問題我竟從沒想過,慚愧!慚愧!”
說罷,他收斂心神,正色道,“潛龍島楚千語,甲等!”
這一次,羨慕的目光如雨點般落到楚林風身上。
只有宋乘易乾咳一聲,別過頭去。
此刻李元朗腦子裡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著千語那些問題,他心不在焉地拿起最後一張卷子。
然而一看之下,他的腦子轟的一聲,一片空白。
卷子上是一個大圈。
這自然是小狗子的大作了。
剛才讓九道真人和林太清猶豫不決的自然也是它。
可這個圈在李元朗的眼中卻不是個圈,而是個圓!
而圓是什麼?
圓便是太極。
近年來,李元朗研究古太極圖頗有心得。他認為人們只知○之為太極,卻不知此圓作者本欲其團圓旋轉百千萬周不已,乃是形容其動靜無端,陰陽無始之妙也。但畫筆之下無可奈何,只能如此畫。
而太極雖一氣迴圈,其實界分陰陽,可是這一個圓表現不出陰陽動靜之別,於是作者只能再畫一個圓來示意,左白者為陽,右黑者為陰,是為陰靜陽動圖。
而陰靜陽動其實皆是其中原有之物。
即是說,古太極圖雖人為地劃為五個層次,其實只是受筆畫的限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其實還是一個太極圖一氣流行的全過程。
此刻,看著這個圈,李元朗只覺嗓子有些發乾,不想自己苦心鑽研數年引以為傲之成果,竟被一個孩子一筆點破。
他愣愣的一時無語。
第六章 易經(四)
其實,若是一般人看到這個○,恐怕立時便要當成白卷處理。可九道真人和林太清對《易經》有一定的研究,便想到了太極。而李元朗對《易經》沉迷到近乎痴狂,自然看法又有不同。
但這裡又有一個別的緣故,就是千語那篇文章。
李元朗是先看了千語那篇文章的,而千語那篇文章實為方先生所作,深藏玄機十分精妙,李元朗痴迷此道,一看之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