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雄誕和臨濟(山東章丘西北)人闞稜是其中翹楚。
李子通後來與杜伏威鬧翻,襲擊杜伏威,杜伏威受傷跌落馬下,王雄誕背起他躲入蘆葦叢逃出生天。
隋將來整奉詔征討,先後擊敗杜伏威、李子通。王雄誕拼死力戰,救出杜伏威;李子通則率眾逃往海陵(江蘇泰州市海陵區),自稱將軍。
武康人(浙江湖州德清縣)沈法興,是當地名門望族,時任吳興郡(浙江湖州)太守,奉命於東陽(浙江金華東陽)剿匪。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江蘇揚州)被弒。沈法興以討逆為名進軍烏程(浙江湖州),接連攻陷餘杭(浙江杭州餘杭區)、毗陵(江蘇常州)、丹揚(江蘇南京),佔據江表(泛指長江以南地區)十餘郡,自稱江南道大總管。
八月,東都隋帝詔命杜伏威為東道大總管,封楚王。沈法興也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設定百官。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沈法興自感羽翼已豐,便自稱梁王,建都毗陵(江蘇常州),改元延康,當起了皇帝。但他性格殘忍,崇尚嚴刑峻法,將士動輒被殺,沒多久就上下離心。
當時杜伏威佔有歷陽(安徽馬鞍山和縣),陳稜盤踞江都(江蘇揚州),李子通位於海陵(江蘇泰州市海陵區),都有奪佔江南的想法,沈法興在與他們對戰中屢屢敗北。
李子通包圍江都攻打陳稜,陳稜分遣人質向沈法興、杜伏威求援。
沈法興讓兒子沈綸率軍與杜伏威共同前往救援,杜伏威屯駐清流(安徽滁州),沈綸屯駐揚子(江蘇揚州市邗江區南),兩軍相距數十里。
李子通採用幕僚毛文深之計,招募江南人冒充沈綸部眾,趁夜偷襲杜伏威,被激怒的杜伏威發兵攻打沈綸。雙方互相猜疑防範,誰也不敢先行出兵救援。
李子通藉機集中精銳首先攻陷江都(江蘇揚州),又乘勝擊敗沈綸,杜伏威只得撤軍離去。
打了勝仗的李子通隨即在江都稱帝,建國號吳,改元明政。
正當沈法興和李子通忙著當皇帝時,杜伏威卻選擇了向大唐請降。
八月十二日,李淵任命杜伏威為淮南安撫大使、和州(治歷陽,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總管。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大唐征剿王世充,無瑕顧及南方。為安撫江淮勢力,李淵再次頒詔,令杜伏威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揚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淮南道安撫使,進封吳王,賜姓李。同時,任命他的生死兄弟輔公祏為行臺左僕射、加封舒國公。極盡恩寵之意!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子通渡江攻打沈法興,奪佔京口(江蘇鎮江)。沈法興派將領蔣元超迎戰,在庱亭(江蘇鎮江丹陽)被李子通擊敗,蔣元超戰死。沈法興棄守毗陵(江蘇常州),奔逃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
丹揚、毗陵等郡全部歸於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府掾李百藥為內史侍郎、國子祭酒。
杜伏威既然歸附了大唐,由割據一方的盜匪轉變為總管一方的統帥,那麼無論李子通也好、沈法興也罷,就都成了與朝廷作對的叛逆,自然應當清剿乾淨。
見到李子通猖狂如此,杜伏威派輔公祏出兵教訓李子通,讓闞陵、王雄誕兩個義子給他做副手。
輔公祏從歷陽(安徽馬鞍山和縣)渡江攻陷建鄴(江蘇南京),進軍溧水(江蘇南京溧水區),李子通率軍出戰。
輔公祏挑選千餘精銳,手執長刀做前鋒;又安排千餘人緊隨其後,並交代說:“前鋒中有膽敢退後的,格殺勿論”;並親率大軍跟在最後。
李子通擺成方陣迎擊,兩軍相接,前方長刀隊知道後退必死,人人殊死搏殺。輔公祏張開左右兩翼對李子通形成三面包夾之勢,李子通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