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至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經歷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這一仗,清朝已經是名存實亡了。一個政權的存在不是因為自己的強大,也不是因為百姓的支援,而是因為外國入侵掠奪的需要,成為了一把工具,這樣的政權是可悲、可笑及可憐的,這樣的政權,我們不要也罷,推翻它吧。
按照歷史的發展規律,朝代更替時期為亂世,亂世是要出英雄的,這一次的英雄名叫孫中山。
孫中山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一個種植商品農作物農民家中,他自稱&ldo;生而貧困之農家子,早知稼穡之艱難&rdo;,但按照孫中山同志青年時在檀香山、香港、廣州等地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教育的情況,他家這戶農民的所種植的農作物產量應該很大。
孫中山的主導的資產階級革命,起源於1894年的檀香山,當時他找了20多個小老闆成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小團體‐‐興中會。興中會與義和團最大的區別在於,不但要滅洋,也要滅清。興中會的入會誓詞中明確提出&ldo;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rdo;的政治綱領,這個意思很明確,改朝換代的時候到了。
所以興中會計劃在1895年10月26日在廣州發動第一次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隊伍的硬體設施是非常完備的,兩百多人身上帶著六百多支手槍從香港乘船到廣州準備開始與政府軍火拼,可謂是省港奇兵的始祖。可惜這支革命隊伍的軟體出了問題,&ldo;內含&rdo;無間道,被奸細告了密,結果載滿兩百多人的船隻一靠岸就被清軍統統抓了起來,廣州起義失敗。
這說明要幹成事,人心也是非常重要,當然作為主角的孫中山是不可能被抓住的,事變後就逃到了日本,緊鑼密鼓地籌劃著名第二次起義。
1900年,中國的北方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亂世出英雄,英雄造時勢的時候到了,孫中山看準時機,安排鄭士良到廣東惠州開展革命起義。當時鄭士良的革命隊伍捷報連連,從開始的六百人一直打到兩萬多人,聲勢浩大。而老大孫中山也想帶一批人從日本搭船到香港,然後潛入內地領導起義軍戰鬥,可惜當時的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這樣的起義運動受到了嚴密監視,無法從香港突圍,只好折返回日本轉而坐船到臺灣再潛入內地,可當時臺灣省又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日本擔心孫中山的起義會危害到自己在華的利益,下令嚴禁軍火的進出口業務,導致孫中山拉了一船軍火到臺灣卻沒法輸送到內地,無法給鄭士良的部隊提供支援。
這次革命人心是齊了,而且越打越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可惜硬體偏偏不足,導致內地的革命反而出現了人多槍少的局面,結果起義半月之後,彈盡糧絕,鄭士良為了避免更大的犧牲,只好解散隊伍,自己帶上幾百人跑到香港去避難了,惠州起義失敗。
不過按照孫中山的說法,從廣州起義到惠州起義,老百姓對資產階級革命的態度有了180°的轉變。例如廣州起義失敗的時候,老百姓們都在說孫中山這幫傢伙不識好歹,想造反,是逆賊,連自己的老祖宗也想反,大逆不道啊。
而惠州起義失敗之後,先不說鄭士良的部隊怎麼會從區區600人漲到到20000多人這個人心所向的問題,僅僅從社會的老百姓對這次起義失敗的看法上都已經是惋惜和痛心疾首,大家都希望這次起義能成功。
這樣局勢,已經是天時、人和盡在孫中山這邊,只不過這次地利有點問題,如果除去了英國和日本在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幹擾,惠州起義便很有可能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首勝。
兩次革命之後,更多新思想在群眾中被喚起,更多的革命組織也順勢而生,例如黃興組建的華興會,蔡元培發起的光復會等等。
1905年,孫中山提出要團結一切的革命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