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第1/2頁)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聞週刊》這樁買賣一夜之間改變了兩件事。《新聞週刊》本身轉眼之間跨進了第一流刊物的行列。它本身具有高質量出版物的全部潛力,全國文化程度不斷提高,《時代》無法完全填補由此而產生的鴻溝,尤其不能完全滿足青年讀者。《新聞週刊》所做的只是撤去了原有的最高編輯部門,招進了幾個有才幹的記者,再增加一個高效率的業務班子。雜誌的主體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好。格雷厄姆迅速行動。如果說《華盛頓郵報》在贏利之後,格雷厄姆對其編輯部門投資尚嫌遲緩,可他對《新聞週刊》卻毫不踟躕。他開始大量投資,編輯人員和駐外辦事處的規模擴充套件開來,很快成為《時代》的競爭對手。
須臾之間,菲爾格雷厄姆從一位全國性大報出版人一躍而為名副其實的新聞巨頭。在華盛頓,他有一家強大的具有壟斷性質的全國性報紙,現在,在紐約他又有了一家新的強有力的全國性雜誌。當盧斯的地位日趨下降之時,他的地位卻冉冉上升。盧斯地位的下降部分原因是《生活》雜誌開始枯萎。1961年的盧斯王國比十年前變得衰弱,而格雷厄姆王國正在不斷擴充套件。
這是他躁動不安,充滿創造力的時期,凱對此深感憂慮,看來他幾乎不能自持。他不僅得到了《新聞週刊》,還買下了《藝術新聞》(art news)。年末,他又產生了一個想法。他一直都想擴大《郵報》的新聞報導範圍,創立一個新聞部之類的部門。《紐約時報》有新聞部,它大量炮製新聞報導,超過一百頁之多,不僅為《時報》掙錢,還大大擴大了該報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他想為《郵報》建立類似的東西,但一直缺乏財力。現在是1961年,他遙望著年輕的奧蒂斯錢德勒給《洛杉磯時報》帶來的變化。他開始調查錢德勒,有關錢德勒的報告都是好的。格雷厄姆的業務經營人約翰斯威特曼認識錢德勒夫婦,他使得格雷厄姆相信,年輕的奧蒂斯是一個嚴肅的現代青年,他決心要改善《時報》,使之升格。&ldo;你知道,我一直想要一個新聞部,如果他們真會變得那麼好,說不定我們可以和他們搭上鉤。他們在財政上強,編輯上弱,我們則在編輯上強,財政上弱。所以我們兩家地位相仿。&rdo;格雷厄姆派斯威特曼負責和奧蒂斯錢德勒一起安排合作。不久,細節安排妥帖,兩家報紙各投入一定數量的駐國外記者,雙方人數相當,一開始,駐外記者應儘量避免在外國首都出現人員重疊的現象。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兩家報紙負有義務建立一套駐外機構,這個行動使各報大大擺脫了區域主義。隨著新聞部不斷擴大,兩家報紙的能量和影響都日益增長。1978年,該部人員超過三百五十人。為新聞部命名之時已經成熟,《郵報》編輯認為稱&ldo;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辛迪加&rdo;為好,因為《郵報》的聲望遠遠超過《時報》。在最後的討論會上,斯威特曼提出了這個建議。&ldo;不行,約翰。&rdo;格雷厄姆說,他敏銳地意識到錢德勒具有東部人特有的勢利眼光,&ldo;我們應將它稱做&l;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新聞部&r;。&rdo;他在霎息之間產生了其他人想不到,甚至嗤之以鼻的主意,他不僅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就是處於最佳狀態的菲爾格雷厄姆。
------------
菲爾•格雷厄姆之死(二)
------------
李普曼:影響兩代人的新聞人
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實現另一個夢想了。菲爾格雷厄姆一直想把沃爾特李普曼招進《郵報》。這位華盛頓專欄作家本來早就能把《郵報》變成一家名副其實的華盛頓報紙。多少年來格雷厄姆一直為這個目的耗神費力。他買下《新聞週刊》以後,又想起了這個主意。他渴望把《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