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第1/2頁)
王小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鼎是大宋舊臣,崇寧五年(1106年)就中了進士,因為有才,不斷升官,靖康之變發生時,他也跟秦檜等人一道反對立張邦昌為帝,拒絕在推薦書上簽字。
但慶幸的是,當時他官職較小,名氣不大,跟秦檜這個御史中丞沒法比,所以儘管他也反對議和,反對張邦昌,但並沒有引起金人注意。
擒賊先擒王,金人把目光對準的是孫傅、秦檜這樣的實權人物,把他們擺平了,其他的人也就自生自滅了。
看來官小、名氣小也不是件壞事,關鍵時刻還能救命!
趙鼎躲過了靖康之難,就應了那句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高宗一上臺,趙鼎就被重用了,他提的很多建議都被高宗採納。在他的有力輔佐下,南宋由動盪逐漸走向穩定。
在南宋建立之初,趙鼎是功不可沒的,所以,高宗也很器重他,有幾次甚至力排眾議,破格提拔使用他,到後來乾脆就任用他為宰相。
在對金的政策上,趙鼎是主張積極禦敵的,並且向高宗舉薦了韓世忠、嶽飛等抗金將領,使他們受到重用,在抗金戰鬥中取得多次勝利。
可以說,在國家動盪、局勢混亂,皇帝的龍椅不穩固的時候,高宗是很信任趙鼎的,對他也很依賴。
等到了局勢緩和,宋金之間以議和取代戰爭的時候,趙鼎在對金議和問題上又是持怎樣的態度?
趙鼎是主張議和的,但是他認為,議和條件不能太苛刻,金使王倫每次出使金國,趙鼎都要親自叮囑他,在禮數上可以執行君臣之禮,這在欽宗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現在沒什麼好談的;在劃界問題上,應以黃河為界。只要金人同意這兩個條件,就可以議和,不同意就算了。要是真動起手來,金人未必能佔到便宜。
他主張的是有限議和。
所以,當金使來宋談議和,朝廷輿論反響強烈的時候,趙鼎給高宗出了主意,讓他以迎回先帝的靈柩和皇太后為名談議和,用孝順來堵住反對議和人的嘴。
趙鼎的這一招,高,絕對高!
高宗也很認同。
要是秦檜此時還是樞密使,在趙鼎手下混,或許在議和問題上,秦檜對趙鼎的主張沒什麼異議。
可現在不同了,高宗把秦檜提到了宰相的位置,與趙鼎平行了。
兩個宰相不可能一條心,為了在皇帝面前爭寵,肯定要比拼政治主張。
怎麼個拼法?不能是趙鼎主張議和,秦檜就主張北伐,這不符合秦檜的性格,秦檜是唯高宗是瞻的。
高宗喜歡議和,秦檜也不能反對。
和趙鼎一樣,秦檜也主張議和,但他的議和條件要比趙鼎的寬鬆。
你議和,我比你議和更議和!
只要能簽訂和平協議,只要金人不滅南宋,只要皇帝滿意,什麼條件都可以談,沒什麼嚴格的限定。
高宗是什麼態度呢?
在金人的威逼利誘下,求和心切的高宗,更傾向於秦檜的主張。
趙鼎就沒了用武之地!
鬱悶了,憋屈了,心難受了!想我趙鼎兩次為相,提出的主張不少,還少有被皇帝棄用的情況,今天讓你秦檜給頂了!
因為政見不同,兩個人矛盾也不斷升級,在朝堂上經常發生爭吵。
主張不被皇帝認可,咱就及時調整策略,該走群眾路線,與輿論呼應,反對議和!
趙鼎著手轉型了!
為了讓秦檜難堪,趙鼎經常當著滿朝官員的面,痛斥議和,攻擊秦檜。
秦檜這個人有個特點,從來不與別人爭論,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面紅耳赤的情形,在秦檜這裡不會發生。
任你怎麼說,我就是沉默。
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