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第2/2頁)
吳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確實到過暹羅,而且那一次鄭和是永樂五年起航,七年八月返國,六年正好到暹羅,因此在時間上是吻合的。另外,在《明史》的《暹羅傳》中雖也記載有永樂元年派人出使暹羅的記載,可是卻沒有鄭和的名字。因此,鄭和的這次下東洋是值得懷疑的。至於鄭和在永樂二年是不是到過日本,學者們也有不同的看法。山東大學潘群先生認為,由於永樂元年倭寇擾亂海疆,因此鄭和奉命出師討賊,並且出使日本,諭令其國王源道義制止倭寇,恢復中日友好關係,並且簽訂了《勘合貿易協定》,此舉打通了海上交通,為鄭和船隊的大規模遠航奠定了基礎。而碑記之所以沒有記載這件事情,只是因為其不屬於下西洋的範疇。不過也有人認為,由於《明史》當中並沒有關於鄭和出使日本的任何記載,因此在史料缺乏的基礎上,認定鄭和曾經使日還缺少足夠的證據。
事實上,不僅僅是鄭和下西洋的次數,關於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過的地區,目前也存在很多的爭議。比如說,鄭和的船隊究竟去過非洲幾次?1933年,伯希和在研究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認為,頭兩次旅行中,鄭和的航程沒有經過印度,第三次才到達波斯灣,第四次才橫跨印度洋到達了非洲。後來有人修改了他的看法,認為第一到第三次,鄭和未出印度,第四次到達了荷姆茲,第五次抵達了亞丁和馬林迪,第六次到過摩加迪沙和希臘瓦,第七次又去了荷姆茲。但是,根據談遷的《國榷》記載,鄭和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就已經抵達過荷姆茲和阿拉伯半島了,而第七次下西洋船隊去東非的史實,在《明實錄》和《國榷》中有明確的記載,在這些史料中都記載有比刺(莫三比克港)、孫刺(索法拉港)等非洲地名。因此,又有學者根據對這些史料的詳細考訂,認為鄭和在第三到第七次下西洋時都曾經到過非洲,特別是第三次到第五次期間,寶船不僅進人了索馬利亞南部的貝納迪爾沿海,而且深入到了坦尚尼亞境內。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