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員組成的?
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警報頻傳,海盜登陸劫掠的事件一再出現,遍及浙江、福建、廣東各省,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一時間成為東南地區的巨患。這些海盜燒殺搶掠,橫行不法,令各地受害的民眾痛恨不已。由於海盜來自日本,而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奴國,因此人們稱這些海盜為倭寇。
明軍抗倭圖
倭寇入侵事件,早在元朝時就已經發生。根據泉州地方誌記載,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的時候,倭寇燒殺搶掠事件時有發生,惠安縣衙曾被倭寇燒毀;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惠安縣衙再次被倭寇燒毀;至正年間(1341‐1368年),一股倭寇在金門登陸,於馬坪附近各鄉村大肆焚掠,因颱風沉船,被當地群眾全部殲滅。從這個過程來看,倭寇的入侵一直陪伴著元朝,直到其覆亡仍未終止。這時期的倭寇基本上是由日本武士、走私商人及破產的流民組成的。
但嘉靖年間的倭寇,仍然全部是由日本人組成的嗎?有學者提出,與元朝倭寇的組成不同,嘉靖年間的倭寇成分極其複雜,除了一部分真倭寇繼續騷擾東南沿海之外,從大量的史料來看,大多數&ldo;倭寇&rdo;其實是中國人,尤其以私人海上貿易商人和沿海的破產農民居多,如侵犯浙江沿海的&ldo;倭寇&rdo;多為江南人和漳州人。位於松江縣的柘林是&ldo;倭寇&rdo;的大本營,經常聚集兩萬多人,這些人名義上是&ldo;倭寇&rdo;,但其中沿海破產的農民、漁民與鹽民佔到半數。
另據當時剿滅倭寇的明朝官員記載,活動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的&ldo;倭寇&rdo;,除一部分是真正的倭寇外,大多數是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胡宗憲在《籌海圖編》中指出,今天的倭寇數目龐大,大約有數萬人,都說自己是日本人,其實真正的日本人不過數千人而已,其餘都是中國人,以福建漳州人居多。胡宗憲的幕僚茅坤在其《茅鹿門文集》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崑山有一個男子,被&ldo;倭寇&rdo;抓走,五十天後才逃回來,據他說,每艘倭船大約有兩百餘人,其中絕多大部分都是福建、溫州、寧波等地人,中間也有一些徽州人,在這些人中間又以福建人最多,大約佔到十之六七,而日本人只有十幾個人而已。崑山人歸有光在《震川文集》中也有同樣的記載,他說當時海上的&ldo;倭寇&rdo;有上萬人,但真倭不過數百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