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第2/2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奧斯瓦爾德&iddot;斯賓格勒著,臺北,遠流公司1986年出版。
[30、31、34]臺北《聯合報》1958年4月11日。
[32]李亦園《本院耆老話當年》,轉引《何妨是書生‐‐一個現代學術社群的故事》,潘光哲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33]《石璋如先生訪問記錄》,訪問: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記錄:任育德,臺北,&ldo;中央研究院&rdo;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出版。
[35]呂實強《如歌的行板‐‐回顧平生八十年》,轉引《何妨是書生‐‐一個現代學術社群的故事》,潘光哲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36]此文作於胡適自註:&ldo;十九,十一,二十七晨二時,將離開江南的前一日。&rdo;初版收入亞東圖書館1930年12月初版《胡適文選》。
[37、44]《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胡頌平編著,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
[38]李書華作《胡適之先生生平及其貢獻》,載臺北《大陸雜誌》,第24卷,第10期。
[39]梁實秋《胡適先生二三事》,載《梁實秋散文》,第三集,梁實秋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9年出版。
[40]臺北《文星》雜誌,第9卷,第2期,1961年12月出版。
[41]《胡適文集》,第7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42、43]徐復觀《中國人的恥辱東方人的恥辱》,載香港《民主評論》,第12卷,第24期。1961年12月。
南渡北歸:離別(第五章梅貽琦流亡海外之謎)告別清華園(1)
1948年冬天,梅貽琦頂著解放軍圍城的炮火毅然乘機南下,先抵南京,然後轉上海赴香港,再由法國到美國,直至&ldo;歸骨于田橫之島&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