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書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秋將至,紫禁城沉浸在一片祥和喜慶的氛圍中。婉嬪晴嵐的宮室中,內侍、宮女們忙碌地準備著各式月餅、瓜果、美酒,以迎接這個團圓的節日。晴嵐站在窗前,望著天空中漸漸圓滿的明月,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鄉愁。儘管她已在清朝宮廷中生活了一段時間,對現代的記憶卻並未因時間的推移而淡忘。她知道,此刻的現代,家人或許也在同一輪明月下思念著她。她輕輕撫摸著窗欞,彷彿能透過這古老的木質紋理觸控到現代的氣息,那熟悉的街道、溫馨的家庭,還有那些與她一起研讀歷史、探討學問的同窗好友。她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現代的中秋夜景:繁華的都市燈火璀璨,人們手捧月餅,歡聲笑語,共享團圓之樂。而她,此刻卻身處這遙遠的清朝,成為了乾隆年間的婉嬪,這一切彷彿是一場夢幻般的穿越之旅,既真實又虛幻。
宮中為中秋節籌備的盛況空前。乾清宮前的空地上,工匠們日夜趕工,搭建起一座巍峨壯觀的綵棚,綵棚頂部鑲嵌著無數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棚內掛滿了各式彩燈,有形態各異的走馬燈、精緻小巧的蓮花燈、以及繪有山水花鳥圖案的宮燈,每一盞都蘊含著巧匠們的匠心獨運。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猶如繁星落地,映照出皇家的富麗堂皇。御膳房更是傾力打造中秋宴席,各種珍饈美味琳琅滿目,不僅有傳統的五仁、豆沙、蓮蓉月餅,更有晴嵐建議引入的現代月餅樣式,如晶瑩剔透的冰皮月餅、奶黃流心月餅,以及口感細膩的抹茶紅豆月餅,這些新穎的口味無疑將給乾隆帶來新鮮的味覺體驗。此外,宴席上還準備了豐富的水果拼盤,如鮮嫩多汁的葡萄、甘甜可口的哈密瓜、香氣四溢的柚子,以及象徵團圓的石榴,無不體現出皇家對於中秋佳節的重視與期待。
中秋前一天,乾隆特賜晴嵐一盒精緻的月餅,盒身採用上等紫檀木精雕細琢,上面鑲嵌著金絲銀線,顯得華貴非凡。開啟盒蓋,裡面整齊排列著十二枚月餅,其中一枚尤為引人注目。這枚月餅表面刻有“婉嬪”二字,字跡蒼勁有力,正是乾隆親筆題寫的。這兩字寓意著對晴嵐的寵愛與認可,更象徵著她在後宮中的尊貴地位。晴嵐接過月餅,心中感動不已,她深知這份恩賜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賞識,也是對她所付出努力的肯定。她小心翼翼地將月餅收好,決定在中秋夜宴上與眾嬪妃分享這份榮耀,讓大家一同見證乾隆對自己的特殊眷顧。
中秋夜,月明星稀,紫禁城燈火輝煌,宛如一座人間仙境。乾隆身著華麗的龍袍,攜后妃、皇子公主及文武百官步入綵棚,夜宴正式開始。晴嵐身著一襲繡有金線牡丹的曳地長裙,頭戴鑲嵌珍珠的鳳冠,儀態萬千,與乾隆並肩而坐。他們舉杯共飲,品嚐著美酒佳餚,欣賞著月色下歌舞昇平的景象。舞臺上,伶人們身著華麗的戲服,演繹著《嫦娥奔月》的戲曲,舞者們則翩翩起舞,猶如仙子下凡。乾隆特意命人為晴嵐獻上一曲《霓裳羽衣舞》,舞者身姿曼妙,裙襬飄逸,彷彿將人們帶入了仙宮月境。晴嵐看得如痴如醉,心中感嘆古代藝術的魅力,也為能與乾隆共賞此景感到無比榮幸。
宴間,乾隆提議舉行詩詞雅集,眾嬪妃及文臣紛紛響應。晴嵐深知乾隆喜好詩詞,便即興吟誦了一首現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她嗓音清脆,情感飽滿,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願景融入古韻之中,表達了對親人朋友的深深思念與祝福。詞句之間,既有對現代親人的遙祝,也有對古代同僚的敬意,融古通今,令人動容。乾隆聽罷,讚歎不已,認為此詞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堪稱中秋佳作。他親自為晴嵐斟酒,誇讚她的才情出眾,與眾不同的見解為這場中秋夜宴增添了別樣的韻味。
宴會結束後,乾隆攜晴嵐前往御花園賞月。月光如水,灑滿花徑,空氣中瀰漫著桂花的清香。兩人漫步其間,談論古今月色之美。晴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