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琴談琵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將分別駐守所征服的土地,都有自己的王帳。
巴朵札為人隨和,軍國大事全由大臣管理,自己卻喜好溜馬玩鷹,跳舞雜耍。斡爾達在世的時候不敢放肆,等到斡爾達離世之後便肆意放縱。他身邊有兩個溜鬚拍馬下等人出身的小人狎呼、孌郊常伴左右,還有一個小丑諾羅,甚是得巴朵札歡心,很快這三個人就勾結到一起了,狼狽為奸。
後來巴朵札年邁昏庸,重用此三人,慢慢地三人便權傾朝野。這三人中狎呼是依麥族的祖先,孌郊是儂哈怖族的祖先,諾羅就是野族的祖先。
苟桓時年尚小,只有十八九,就由五位親貴大臣協助執政,各管一攤。等到苟桓親政的時候,五大臣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了,苟桓在時尚能鎮住這五人,不幸苟桓英年早逝,五大臣選一幼主繼位,權利便被五大臣牢牢控制在手中。
文昌死後他的兒子洛薩繼位,洛薩在位期間釋出一個命令:為紀念先王之功德,以先王之名文昌為姓,王的全名就是文昌洛薩,取昌離為部落之名,意在繁榮昌盛,達不離道。其他兄弟諸將也有樣學樣,紛紛以名為姓,各自成立部落,這就為後來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等傳到第四代文昌巴甲的時候,由於兄弟相爭王位,各外部王公重臣紛紛各自站隊,相互攻伐。後來巴甲以微弱優勢打敗弟弟駱同得到王位。
駱同不敵巴甲,戰敗逃走。逃亡後的文昌駱同一怒之下自立為王,以駱同為部落之名,與巴甲的昌離族分庭抗禮。這就是駱同族的先祖。
內亂之後,導致人心離散,元氣大傷。此時昌離的王命已經出不了草原了,失去對草原之外的統治。外部勢力基本上自立門戶,與昌離劃清界限。
巴甲死後傳位於頡娃,頡娃執政時間,由於常年征戰,再加上朝廷腐敗,族人苦不堪言。更不幸的是草原上又遇上百年一遇的旱災,水源枯竭,水草枯萎,大量牛羊餓死渴死,族人流離失所。
此時狎呼、孌郊、諾羅的後人趁著天災人禍朝廷無暇顧及的時候,發起叛亂,自立為王,瓜分了巴朵札後人統治的地盤,逐而演變成如今的依麥族、儂哈怖族和野族。
而苟桓時期的五大臣的後人已經完全把持朝政,他們也趁機自立為王,瓜分苟桓後人所統治的區域。也就是如今的茂吉狸族、勒擊奴族、喇撲赤族、金潑族、獁魚族。
文昌頡娃得知巴朵札和苟桓的地盤被瓜分,臣下自立為王。尤其得知巴朵札叛亂的竟是奴隸出身的三個叛賊,一怒之下不顧天災人禍,大臣勸阻,執意派出大將庫開雉節率軍討伐叛賊。
誰料庫開雉節深知此時昌離族已是山窮水盡,積重難返,根本再也折騰不起來了,便萌生反叛的念頭。於是他假意出兵,卻悄悄帶走自己的本部人馬和族人叛逃,乾脆自立為王,取自己的姓庫開為部落之名。這就是庫開族的來歷。
庫開雉節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也是為了爭奪王位廝殺,戰勝的哥哥繼承王位。戰敗的弟弟不服,便自立為王,取哩囉為部落之名,與庫開族平起平坐。這就是哩囉族的來歷。
初時,斡爾達的六子魯邇奴駐守西方之地,被異國他鄉的文化、風景等深深吸引,不僅迷戀上了一個異國他鄉風情萬種的女子,還虔誠膜拜異國的信仰之神——夫主神。
這些事傳回草原,斡爾達大怒,草原之人一向信奉安化神,於是讓長子文昌拿著敕令代王斥責魯邇奴,還派也突一同前去,讓也突以大巫者的身份去教化百姓信奉安化神。
魯邇奴被訓斥一番後便有所收斂,至於大巫者也突,魯邇奴並沒有放在眼裡,私底下該怎樣還是怎樣。這導致也突的教化子民進展的並不順利,但有一部分來自草原上的族人很是崇信。
等到斡爾達死後,魯邇奴不再收斂,不僅信了夫主神,還處處打壓也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