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韓雄駐兵升龍城下之際,青鸞衛從安南南部的探查訊息也在陸陸續續的回到韓雄的手中。
韓雄彙集訊息,知道安南南部,其與北部大有不同,北面因為李成棟的洗掠,大部分士紳家族根基盡毀,往日富貴之家已經不交,只剩一片衰敗凋零之象,而南面,雖也遭受戰火侵襲,以及李成棟的掠奪,損傷頗大,但本地勢力並未被連根拔起。
青鸞衛彙報,在南面,不少城鎮鄉村中,仍有一些頗具威望的家族,這些家族在當地仍有一定影響力,掌控著部分田產,商鋪,甚至一些家族還保留著一些私人武裝力量。
不過所有的訊息都證明,安南原有的統治基礎已經遭受到極大的破壞,韓雄認為,朝廷直轄安南的時機已經到了。
而在升龍城中,經過輾轉反側的思索權衡後,楊大甫終於下定決心歸降乾朝,降了,富貴有保證,不降,他贏面最多也就三成,而且富貴能不能延續三代都未可知。
於是,楊大甫召集麾下親信將領,宣佈了自己的決定:“諸位,安南歷經戰亂,數十萬的百姓隨著咱們背井離鄉,再打下去,恐怕就是生靈塗炭的結局。”
楊大甫說了一句場面話後,方才轉到眾人關心的事上,楊大甫表示,如今乾朝國力昌盛,實力雄厚,歸降朝廷,一則可保我等將士性命無憂,二則,大傢伙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了,也該享清福了,大家富貴返鄉,回去起大宅,納美妾,豈不美哉。
眾將聽聞,雖有人面露猶豫之色,但見主帥的心意已定,且眾人都知道當下的局勢,最終皆是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隨後,楊大甫修書一封,派遣心腹送往城外大營,表明自己歸降的誠意與決心。
韓雄見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安南之大,如今最大的一方軍頭,就是楊大甫,他降了,那張道瀛與羅成耀這兩個小軍頭,那更加沒有膽量敢反抗了,安南局勢定矣!
隨後韓雄遣派信使,快馬加鞭將楊大甫歸降的訊息傳遞京城,並言:“安南一地,今既歸降,可由朝廷直轄,納入版圖,此乃國家盛事,然新服之地,人心初定,諸事紛紜,治理之道,宜緩不宜急。
驟施峻法,急行新政,恐生變故,擾動民心,故臣以為,朝廷施政,當以寬仁為本,撫綏為先,徐徐圖之。
且吏治尤為關鍵,需選派清正廉潔之官吏赴任,並多加監察,如此,假以時日,兩代之後,安南百姓沐浴聖恩,漸習王化,必能永為朝廷赤子,自此邊疆自固,國勢愈隆,伏望陛下明察。”
孟浚收到楊大甫的歸降書信,以及韓雄的急報後,甚是喜悅,任何一個天子,開疆擴土都會高興的。
朝堂之上,孟浚環顧群臣,欣然說道:“楊大甫識時務而歸順,使將士免受疆場之苦,此乃我朝之幸,亦是安南百姓之福,朕意已決,當在安南之地設立廣南省,推行我朝體制,內外如是!”
眾大臣紛紛稱賀:“陛下聖明!”
文臣不愛打仗,但這種沒打起來,就能收復舊疆的事,大傢伙也都很高興,因此,吏部急忙遴選這兩年來,考評上等的官吏,撥調安南。
孟浚擔心調任的官員會認為安南乃是莽荒之地,而導致心存不滿,於是,令吏部明言,治安南之官吏,考評上等者,優先升擢起用。
不久之後,朝廷旨意正式下達安南,改安南舊稱,新設廣南省,改升龍府為鎮南府,並擢楊大甫為侯爵,吳文獻為伯爵,而閻可義則被調至關中,於林士奇帳下聽用。
楊大甫降了之後,安南故地,僅剩羅成耀,張道瀛二人,但這兩人勢孤難持,別說抵抗乾軍了,他們缺少了升龍府的糧草供應後,便連糧餉都難以維持下去。
因此,隨著韓雄的使節抵達,二人紛紛歸降,韓雄一面令二人趕赴鎮南府,聽從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