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所謂,身在局中,反而不如局外人清楚,莫氏之主莫敬宇,在安南鄭氏覆滅後,大喜過望,以為莫朝中興,就在眼前。
就在莫敬宇野心勃勃,一心想要中興之時,李成棟給了他當頭一棒,莫敬宇當時趁安南亂局時,出兵南下,佔據了北幹,一度兵鋒直指太原(安南太原城,不是山西的)。
直到李成棟擊敗阮氏後,回師平叛,莫敬宇知道自家實力不濟,於是退守北幹,但李成棟此人可不慣著他,派兵驅逐了莫氏。
而在之後,又發兵攻打莫氏,只是最後的卻是兵敗而回,莫敬宇以為自己中興大業要失敗了,結果天大的喜訊傳來,李成棟死了。
之後的閻可義,楊大甫輪番上臺,更是讓莫敬宇開懷大笑,於是莫敬宇一面整頓大軍,準備隨時南下,中興莫朝,一面派人祈求乾朝支援自己出兵。
只是莫氏的使者還沒到京城呢,乾朝就出兵了,三下五除二,一眨眼的功夫,安南就全被乾朝給平定了,這看的莫敬宇是眼花繚亂。
但莫敬宇心中還存著一絲希望,乾朝可能會像前明宣宗時一樣,把安南改為藩屬國,屆時,自己就有可能,不費吹灰之力,中興莫朝。
只是隨著乾朝頒佈旨意,將安南改為廣南省,這個訊息如晴天霹靂般,劈向了莫敬宇,莫敬宇前腳還在幻想著,光復先祖大業就在眼前,後腳這個希望就如泡沫般破滅,大喜大悲下,莫敬宇竟然病重不起。
韓雄的使節剛剛進入高平,就見全城素縞,在打聽一番後,才知道莫氏之主,莫敬宇“駕崩”
聽到這,使者眉頭緊鎖,看來,羅成耀說的話,並非虛言,莫氏僭越,喪禮猶效天子禮。
而莫敬宇死後,其子莫元清即位稱王,莫元清為其父上廟號明宗,是為莫明宗。
正所謂死者為大,人家老子剛死,現在就讓人歸降,使者感覺有些過意不去,於是派人回報韓雄,言:“彼主父新喪,以人情論之,正當哀慼守孝之時,若遂令其歸降,恐其難以承受,亦顯得我朝不通情理。
故特回報國公,此事還望國公斟酌,是否稍緩時日,待其哀情稍減,再遣人曉以利害,勸其歸降,如此或更妥當,亦顯我朝懷柔寬厚之意。”
而就在安南之事還未徹底平息之時,在呂宋的鄭成功也沒閒著。
海面上,大量的船隻揚帆起航,這些船隻皆是從中原運至呂宋,再以呂宋作為中轉站,運往渤泥國。
鄭家控制海貿多年,積蓄了大量的錢財,當初鄭芝龍降清後,家業破敗,但經過鄭成功這麼多年的積蓄,此時的鄭家,無論是戰船,還是錢財,皆已超過了鄭芝龍時代。
但其中也有不足之處,鄭芝龍時,明朝對海貿並不重視,因此鄭芝龍時期,所有的船隻都需要向鄭家繳納過路費,但現在卻不同了,鄭成功無論如何,也沒法向乾朝的船隻索要過路費,反而有時候還要無償護送朝廷的商船,深怕出了事,到時候,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這段時間,渤泥國見到大批的船隻抵達渤泥口岸,渤泥蘇丹博爾基亞馬罕,從一開始的高興,喜悅,到後面的憂慮,恐慌。
大量的物資,龐大的艦隊,一眼望不到頭的軍隊,這哪裡是過來幫忙平叛的,滅了自己都是綽綽有餘了。
而鄭成功壓根就不理會馬罕派來使者,見都不見,要不是張順出面,安撫了馬罕使者兩句,這使者都快要哭出來了。
…………
渤泥國,巴加灣港外,
鄭家的戰船,朝廷的戰船陸續在海面排開,鄭家大型三桅炮船三艘,蓋倫船四艘,其餘戰船七十餘艘,而朝廷出動了新式海船三十二艘,場面極為壯觀。
在岸上,鄭家與朝廷的步軍共計超過了三萬人,雙方也都打著乾字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