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頁 (第1/2頁)
純潔滴小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句話,叫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這話,聽起來像是在諷人的,其實,也有些道理。」
「那為國捨生取義者,又當如何?豈不都是傻子?」劍聖反問道。
四娘笑了,
道:
「國還在不在了?」
劍聖沉默了。
他雖然被稱為晉國劍聖;
但,
晉國其實不是被燕人滅掉的,在燕人滅晉的百年前,晉國,其實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孟壽在《晉史》中所言:三家分晉。
自那之後,司徒家、赫連家以及聞人家,其實就已經分了晉國國祚。
若非南有不斷擴張的楚國,西有虎視眈眈的燕國,三家稱帝,是早早的事兒了。
國,早就沒了,捨生取義,又為誰?
如果說國剛滅,那也就罷了,踩在餘燼上,勉力一把,就算挽天傾不成,就算是身死人滅,好歹能圖個痛快酣暢。
可偏偏,真正的晉國,早就只剩下一個花架子擺在那兒。
劍聖身為虞氏子弟,卻完全沒什麼皇族的自覺,晉室衰弱之程度,足以可見。
再者,燕屬諸夏之一,曾經燕侯和晉侯,都是大夏的封臣,以燕代晉,差不離,就是個改朝換代。
說到底,其實還是同宗。
若是野人現在掌握三晉之地,
那是說什麼都不得行的,是要幹到底的。
哪怕,三晉之地千百年前,是野人的故土,
但,
劍有兩面,
人有雙標。
四娘從兜裡摘出一粒話梅,丟入口中,
道:
「說這些,也不是為了推脫什麼,這事兒,確實是辦得不地道,下游那些被洪水捲走的百姓,死得冤,因洪水而流離失所的百姓,也冤。
但這世上,冤的事兒,蒙冤的人,海了去了。
頭頂上的天,要變色,咱們,只能提前撐把傘。
我知道主上,主上想來也是不願這般的。」
「風先生說了這麼多,只是為了安慰我?」
「要不然呢?」
「其實沒這個必要,握劍的人,只相信手頭這三尺罡鋒,可不信那天,也不信那道。
鄭凡曾對我說過,
日後,
他地盤有多大,他就保多大;
他轄下子民有多少,他就保多少;
所以,我願意幫他一把,如果說這世道上,只有幸運的人才能安居樂業,那我儘可能希望,這樣子的人,可以多一些。
至於再多的道理,我也不想多聽,也不想多想,道理,道理,說白了,再怎麼想,再怎麼說,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心裡,更舒服一些罷了。」
「您通透。」四娘說道。
還有句話她沒說,
劍聖自打和自家主上在一起後,
劍,
越來越圓滑了。
不,不是圓滑,而是更世故了,世故似乎也不好,那就用瞎子常說的,更接地氣了。
被稱為聖,站在高臺,又冷又累,又沉又重;
下來後,劍,才更為飄逸。
前方,
出現了一道偉岸的身影,
確切的說,偉岸的是一頭坐騎,畢竟,貔貅的體格,真不是普通戰馬能相比的。
「瞧瞧,主上來接您了。」
劍聖搖搖頭,
道:
「是接你的。」
對於鄭伯爺而言,是兩個都要接。
一個,是自己的正房;
一個,是自己的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