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菲獎大佬。
還有彼得·舒爾茨這種被譽為西方數學天才的人物在,光靠田言真跟袁正心的面子,可請不來這麼多人捧場。
更別提但凡瞭解過朗蘭茲綱領的都知道,這東西有多抽象。別說普通人了,就是一般數學家都不會去貿然選擇這個方向。
羅伯特·朗蘭茲本人自不必說。
皮埃爾·德里尼研究朗蘭茲綱領的一部分,即證明了魏爾猜想的一部分而獲得了菲爾茲獎,他恰好就是坐在臺下聽喬喻報告的菲獎大佬之一。
洛朗·拉福格,因為在朗蘭茲對應方面的貢獻,尤其是朗蘭茲高維對應的貢獻拿了菲爾茲獎。
理察·泰勒,在模形式和伽羅瓦表示的領域內的研究有目共睹,同樣也是數學界大佬之一,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隨後去了史丹福大學。
這樣的數學家還有一些,比如彼得·舒爾茨丶愛德華·弗倫克爾丶麥可·哈斯丶丹尼斯研究這玩意的數學家現在大都是數學最前沿的大佬。
這個研究方向本就是在挑戰人類智力的巔峰。
許多數學家都寄希望於這方面研究的突破來解決許多現在懸而未決的數學難題,比如著名的黎曼猜想。
還是那句話,為數學基礎研究提供新思想丶框架跟工具的研究從來都是最難的。
這就跟創造工具要遠比使用工具更難是一個意思。
這些數學大佬們證明出的定理,後來者可以直接使用。而不是把那些繁瑣的過程再證明一遍。
所以第一批關注喬喻的那些粉絲,大概是真找不出任何東西來黑喬喻。
畢竟數學這玩意兒是講究一個基本法的,想黑可以,但首先要懂。如果狗屁不懂,就去硬黑很容易會引發群嘲。
這就導致想在專業知識上去黑某位數學家,門檻極高。除非是內部撕逼,否則真就很難。
當然這同時也是數學很難在大眾中間產生共鳴的原因。
不過喬喻關了微博之後,關於他在七點新聞上露臉這條訊息還是很快上了熱搜。
因為這其實跟數學無關,只跟少年天才四個字有關。
以前也有少年天才被官媒認證的情況,但畢竟大都是透過網路平臺,這次不一樣,是七點新聞,華夏最嚴肅的新聞節目。
主持人播報的任何一條新聞都要經過層層稽核,任何一點錯誤都屬於播出事故的那種。
十六歲的少年天才,從來都是極具話題度的。
不過這個時候喬喻已經沒空去關注這些了,因為田言真正好一個電話打了過來。
「你還在房間裡?」 「是啊,田導。」
「今天晚上華夏新聞社駐巴黎的記者想要採訪你,我幫你答應下來了。大概半個小時,晚上九點鐘開始怎麼樣?」
「哦,不過我不知道說些啥啊。」
「沒事,新聞社的記者還是專業的,而且我也跟那位張記者說了,這次是純文字採訪。我會在你旁邊,你說錯話了也不要緊。不寫進稿子就行了。」
「那就沒問題了,不過不能早點嘛?」
「你忘了今天晚上在五樓的餐廳裡有個晚宴,六點正式開始,這是這場會議最重要的一次晚宴,尤其是你作為開場報告人不要去晚了。今晚過後很多人就會離開了。多跟一些數學家聊聊,聽聽對前沿數學發展的看法,對你的未來會有助益的。」
「明白了。」
「還有,也不要被人給忽悠了。數學這塊,總有些人會提出些很新奇的想法,但你也要記住那些沒有經過論證的想法往往沒有什麼價值。任何人邀請你去做一些課題研究,都要先問過我。
倒不是怕你浪費時間,而是怕有人拿你的聲譽為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背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