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縣城之行 (第2/2頁)
使用者3125257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最先跑了過來,向楊林打著招呼。
“楊哥哥好!”
楊林一邊摸著他的頭,一邊回道。
“你也好!小小!”
楊經理過來打著招呼邊問的。
“小林!吃過早飯沒有?要不要在我這邊吃點。”
“家裡吃過了才過來的,你們要是吃過了的話,就出發吧!”
幾人上車一起駛向縣漁具店。楊林跟漁具店的老闆也約好過。
到了漁具店。已經有一群人在等著了。以及店老闆介紹的。
“幾位,上次在楊灣水庫釣了100多斤的,就是這幾個了。”
不管是這個年代的漁具店老闆,還是前世地球的漁具店老闆。在釣魚方面,訊息是最靈通的。
“幾位!這是咱們縣副縣長蕭成功,這是他弟弟,釣魚都很厲害。老蕭這邊三位一位是縣一中校校長王成林 這個是醫院主任熊建軍,還有這個電器店的老闆李有才。”
蕭哥是認識一中校長王長林的。首先打著招呼。
“王校長,你好!啊我們倆是認識的。”
這話是對漁具店老闆張大山說的。
一群人兩輛車,電器店老闆,李有財開了輛麵包車。
幾人來到了釣魚人最喜歡釣點,縣城的一個攔水壩,叫東林大壩。壩上跟壩下釣魚人最集中的地方。
一般這種地方也是最出魚的。壩上面是水最深的地方,水位平穩。最容易釣到大魚。
壩下面是含氧量最高的地方,也是魚聚集的地方,打路亞最好的標點之一。
幾人站在了楊林身後看著楊凌操作。
現在這個年代釣魚,分的還不是很精細,小魚一般人也有點釣不好。
釣大魚的話,也要你碰運氣。像楊林他們釣魚連桿的,爆護的很少很少。
楊林一邊介紹著路亞,一邊丟擲了假餌。
“路亞(Lure),是一種時尚的擬餌釣魚法,與傳統釣法有著極大的差異,路亞利用仿生餌模仿弱小生物引發大魚的攻擊,從而使得大魚上鉤。”
“路亞釣魚更講究技巧,需要竿、餌、輪的綜合操作。”
“路亞釣法最早起源於歐美,第一隻手工路亞擬餌由芬蘭人Lauri Rapala在1936年做成。”
“我也不知道他們國外是怎麼釣的,我只是跟著這個思路自己制那些假餌試試。沒想到還成功了一個早上釣兩個小時也能搞個一二十斤吧基本上都是那種名貴魚種,鱖魚啊,翹嘴啊,鱤魚啊,黑魚啊,鱸魚啊”
楊林手輕微的抖動,一抽一抽的慢慢回收。竿尖拉動,抬杆刺魚,中!
不愧是經典的標點之一,第1杆就中魚,接下來楊林十幾分鍾,連中5,6條。看到後面一群釣魚佬,目瞪口呆。
楊林前面一直用的是鉛頭鉤釣的底。接下來楊林換了第2種假餌,拖拉機。
肖成功看楊林又拿出一款餌便問道:
“小林!這款耳跟剛才那款耳有什麼不一樣?”
“前面那個假餌是用來釣搜尋底層魚,現在這款耳是用來搜尋水面魚的,根據魚的習性,水底和水上的水上的魚種都不一樣,我們看一下這個水上有些什麼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