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要解決草原的問題 (第1/4頁)
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解決草原的問題
沿著鐵路線巡邏的大明空軍,與地面上的兩輪機動車騎兵配合,跟隨潰敗逃竄的遊牧騎兵,找到了他們的部落大隊所在地。
那是一個總人口在兩千人左右的典型的哈薩克遊牧部落。
大明的空軍馬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留在附近監視對方的活動,同時拍電報向後方報告,另一部分飛回去回去親自報告。
地上的機車騎兵則是立刻出擊,在逃竄的騎兵回到部落之前將其擊斃,避免立刻驚動他們。
距離最近的臨時軍營收到報告之後,馬上調派了一個營的騎兵過去。
兩千人左右的遊牧部落,通常只有三百到四百戶牧民,能作戰的青壯年頂多有六七百人,常年作為戰兵使用的只有三百人。
他們部落的首領,帶著一百多人出去,準備偷大明的鐵軌,已經被機車巡邏隊擊潰俘虜了。
大明正規軍一個營通常有三百人,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大明軍隊突然出現,突然發動攻擊,這個正在休整的等待的部落就被打懵了。
那些從天而降的鋼鐵巨鳥,發出突突突的詭異響聲的兩輪鋼鐵怪獸,還有密集到極點的衝鋒槍子彈。
都讓這些沒有什麼見識的部落士兵以為自己遭遇了恐怖的噩夢。
幸好他們能說話,允許投降。
於是這個小部落就按照要求投降,然後收拾東西跟著大明的機車騎兵出發,去鐵路沿線預定的新城市駐紮。
大明軍隊將順著鐵路線,在合適的地方修建堡壘,再在堡壘周圍修建居民區。
作為後續的車站丶兵營丶倉庫,同時作為中原和草原集散地,預計聚集周圍遊牧民族的定居點。
大明畢竟是農耕定居民族出身,理所當然的習慣的管理方式,還是定居加編戶齊民。
讓這些遊牧部落的族人,和大明人一樣定居生活,是最穩妥的管理方案。
當然,也是在大明本土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之後,才真正有能力實現這種社會生活方式的改造。
在工業和手工業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
單位面積的土地上能夠產出的物資,能夠供應的最大人口數量,直接受土地和環境條件的影響。
這兩個指標至少要達到歐洲西部的標準,才能形成定居農耕傳統。
否則就只能採用遊牧的生活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收集資源,供養數量相對有限的人口。
在西域和中亞的廣闊範圍內,只有幾條著名的山脈腳下,以及山谷與河谷之中,才有少量的定居農耕區域。
其他的絕大部分地區,在農業和手工業時代,只能依靠遊牧的方式生活,甚至直接就是無人的荒漠。
農業時代的封建帝國王朝,無法根治北方的遊牧襲擾問題,是生產力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
但凡有一個王朝,看上去對北方遊牧族群的管理比較有效而強勢,最終的結果都是遊牧在被管理的過程中再次增強。
要讓中原農耕族群計程車族子弟去草原上,學習使用遊牧的生活方式管理草原遊牧族群,難度和風險太高。
如果這些士族官員,無法適應草原上的遊牧生活,就很難有效的管理這些草原遊牧族群。
如果適應了遊牧生活,又有可能融入到草原族群中去,增強遊牧的力量。
遊牧能夠在被直接管理的過程中,迅速吸收消化中原定居農耕民族積累出來的技術優勢。
漢朝匈奴內附之後有五胡十六國,唐朝出了天可汗之後有遼金蒙古。
明朝就屬於「不會也不想管理草原民族」的朝代,出身江南的官員直接不想跟草原上的蠻子深入交流。
願意進中原的就完全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