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通拆開信封,只見紙上的字略顯稚嫩,但藉以時日定可成大器。
信上寫著:韓將軍過江後,可以重兵繞開沁州,一路北上直取太原,但只可圍攻,不可強攻,取漢地之事時機未至,滅漢恐招致遼國一心攻打大周,待遼漢合兵瓦解,將軍已是大功,朕在汴京等著將軍歸來!
“這是陛下親筆!”韓通不可置信地又從頭到尾讀了一遍,看到末尾的玉璽,更加肯定這是柴宗訓親筆,不承想陛下所思竟與自己一致。韓通本也是打算震懾一下漢地,好讓他們知道大周不是好欺負的,下次再出兵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與此同時,慕容延釗與石守信處也開啟了一封信,同樣是柴宗訓親筆,寫著必須在此戰,將遼國領兵之人俘獲,許以厚利以便日後聯絡,更囑咐二人讓其轉告遼主耶律璟,大周願意與遼國互市。
慕容延釗與石守信並不知道朝廷即將定下國策,先打南後打北,頓時對柴宗訓這封密信的內容摸不著頭腦,不過眼下也只有按照信中所言的內容去做,王大相公將這封信交給兩人之時,還特意吩咐必須照此信辦理。
元利元年這場戰爭,以遼漢合兵南侵開始,大周派遣前後軍抗敵,戰事如何發展,柴宗訓心裡也沒有底,只要不輸,哪怕打個平手,也有利於接下來的局勢,要是能贏就更好了,這不柴宗訓已經連著好幾天詢問宮人:“可有前線戰報?”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大周的命運如何,只能看韓通、石守信與慕容延釗三人了。“朕能做的都做了,朕儘量避免趙匡胤領兵在陳橋兵變,阻斷王溥與其勾連的可能,剩下的一切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