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3頁)
[美]L·羅恩·哈伯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尖刻&rdo;(sharp)。它源於拉丁文(satura),意思是&ldo;大雜燴&rdo;或&ldo;混合物&rdo;,而且它似乎曾是形容食品的詞彙,用來描述一種&ldo;不同東西的混合物&rdo;,如一碗雜燴或各種時鮮水果的拼盤。它豐盛,有益健康,令人愉悅而且充滿樂趣。
通常,&ldo;satrua&rdo;被用來代表那種表演給那些總是吵吵鬧鬧的羅馬觀眾看的,採用通俗的即興表演手法的諷刺劇。它沒有固定的模式或情節,而是隨心所欲地混合運用歌曲、散文、詩歌和對白等形式,用讚美和嘲諷來取悅人們。
因此, 當羅馬詩歌之父‐‐昆圖斯&iddot;恩尼烏斯(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69年)選用&ldo;satrua&rdo;一詞代表他的一些詩作時,他可能同時採用兩種手法,意在強調他的詩是戲劇和喜劇的一種簡單(但豐盛而有益身心)而又詼諧的組合,透過散文、詩歌和歌曲來嘲弄和取樂。
但是,諷刺劇一詞真正的來源直到17世紀才被發現。在那以前,作家們受到誤導, 相信諷刺源於&ldo;薩梯&rdo;(satyr)一詞,即指粗魯、邋遢、半人半獸的、酒後追逐林中仙女的生靈,而且錯誤地認為諷刺應該是粗俗無禮的。實際上這個單詞的起源與&ldo;薩梯&rdo;相去甚遠,和希臘人事實上也沒多大關係(他們不把諷刺視為一種文學門類),是羅馬人發展了這一表達生命中每天都會遇到的挫折的藝術形式。
兩位羅馬詩人, 即賀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和尤維納利斯(公元50年~130年)代表了諷刺文學的兩大經典流派‐‐滑稽派和憤世嫉俗派。
兩人都運用並且為正規韻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正規韻文在18世紀之前一直在諷刺作品中佔主導地位。赫拉斯被稱為滑稽的智者和樂觀而謹慎的批評家,不管主題多嚴肅,他都能駕輕就熟地&ldo;笑著講述真實&rdo;。與賀拉斯相反,尤維納利斯是位怒不可遏的尖刻的憤世嫉俗者。他認為人們不可救藥,他的作品充滿傷害和懲罰,而鮮有矯正或教導。因此他們倆一位是&ldo;醫生&rdo;,另一位則是&ldo;劊子手&rdo;。諷刺作品的審判性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