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生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提醒大家。
都能填飽肚子了,誰還在乎好不好吃!
在萬眾期待中,迎來麥子秋收的日子。末世前每年六月七八九日幾天不會太熱,如果太熱會有人工降雨。
這兩年早就不這樣了,今年六月七號是個大晴天,太陽早早掛在天際炙烤大地。
就這麼一口小麥實在不值得動用收割機,幾人分配一點很快割完了。從沒幹過這事的三無每人上手一把,還沒動手割,一使勁麥秸連泥帶土飛了出來,濺人一臉土。
無恙看著東東臉上的泥點子笑得開懷,東東眼神裡充滿寵溺,倒映出她小小的身影。
張教授大半輩子都在從事農學研究,以種地老把式自居,收麥子這種事情肯定少不了他。
在動手之前,張教授先捏住麥穗扣了一顆麥粒放進嘴裡。牙齒咀嚼,舌尖碰到麥子的清香,這位小老頭眼睛猛然溼潤。樺國有救了!
收完的麥子要經過脫粒晾曬,失去水分的麥粒才好儲存。就這麼一點,太陽底下曬兩天就幹了。
脫水前後的麥粒都送去研究中心檢測,沒什麼問題,可以食用。
全基地沸騰!在歸海基地等待訊息的其他人趕緊給自己基地送信。
其他基地收到訊息立刻動身前往歸海基地,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無衣又要忙瘋了。
雖然祝望舒身在歸海飯館,但也算研究人員,小麥研究成功,基地包了一個大紅包給她,還給配備了研究團隊,她任專案負責人。
祝望舒把紅包給媽媽,她天天在飯館、研究中心和小樓三點一線沒時間花。
小麥成功種植,她不驕不躁,開始著手研究其他農作物,主要先研究水稻、玉米等。有了成功經驗,這回少走許多彎路。
這期間還有件事情挺讓人哭笑不得的。一位研究員在小麥種植成功的刺激下廢寢忘食搞研究,成功將自己搞進了醫院。在醫院檢查時還在唸叨實驗資料,實屬瘋魔!
張教授嚴厲批評這種行為,他特意找自己專案的人員談話。祝望舒的成功讓大家高興,激勵大家進步是好事,但要時刻記住過猶不及的道理。
“我們和望舒的研究方向不一樣,咱們繼續從土壤汙染方面入手。可能有人不理解心裡著急或是想跳槽,我都知道。”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永遠不要羨慕別人走得又快又好,穩紮穩打走好自己的路,光明就在前方!”
張教授的一席話讓躁動的研究中心平穩下來,這群固執的堅定的耐得住寂寞的人繼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有一大波人在來歸海基地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