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細說宋朝20:呂端和李沆
宋真宗一共用了五個年號,依次是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和乾興。以景德元年為界,真宗朝的政治明顯可以分為兩截。這裡先說前半段。
在太宗傳位真宗的過程中,呂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真宗並沒有怪罪自己的同母兄長趙元佐有爭位之嫌(也沒有證據證明元佐有此意向),他恢復了元佐被太宗剝奪的楚王的封號,還多次表示要去看望兄長,卻都被元佐以病為由拒絕了。
但擁立趙元佐集團的那些人總得處理,在這一問題上,呂端也很穩健老練。他首先讓殿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使相,表示尊崇,出鎮陳州。使相就是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侍中、中書令等頭銜,或是原任宰相的勛舊大臣罷政後加節度使的頭銜,但都不領中書政事,僅作為一種榮銜。
然後,呂端以王繼恩與李昌齡交接請託&ldo;洩露宮禁語言&rdo;的罪名,將王繼恩安置均州,李昌齡貶為忠武軍司馬。宋代官員被貶某地,往往有三種處分:最重的是編管,即在指定地區居住,行動完全受到管制;其次是安置,在指定地區居住,行動有一定限制;最輕的是居住,即在指定地區居住,行動有一定自由。對王繼恩的處分是比較重的,李昌齡因原是參知政事,只是以大幅度貶官了事。
處理胡旦,只說他起草詔書&ldo;頗恣胸臆&rdo;,有誹謗言辭,除名流放潯州,處理也是偏重的。除名也是宋代對官員處分的方式,即除去官員名籍,成為平民。但在處理時,呂端都沒有指明他們是因擁立元佐而得罪的,而且除王繼恩,不久都得到了從寬處理。
即位之初的穩定政局也離不開呂端,真宗對這位顧命大臣自然尤為尊重。他每見呂端入對,就肅然拱揖,從不呼以姓名,而以官名相呼。呂端晚年身軀肥大,行動不便,真宗特地將宮中高而陡的臺階加以改造,以便呂端出入。可惜呂端因身體欠佳,在真宗即位次年就辭去相位,過了兩年就去世了。
呂端辭相以後,由張齊賢和李沆並相。張齊賢在太宗朝深負盛名,也以致君自負,但在真宗朝再相以後卻沒有大建樹。一般認為,這與李沆有關。李沆是真宗在當太子時的老師,即所謂&ldo;潛邸舊臣&rdo;,真宗一即位,就讓他做參知政事,李沆不久後就升任宰相。太宗晚年,李沆在為姻親補官外放時請託過當時的宰相張齊賢,後被太宗追究,齊賢不想連累李沆,獨自承擔了責任,因而丟掉了相位。
拜相以後,真宗召見李沆與張齊賢,強調上下團結,似乎已知道兩人不太融洽。不過,兩人的矛盾可能並不是個人恩怨,因為齊賢在前朝宰相是代李沆頂缸,張對李有恩無怨,李對張也無怨可結,很可能是兩人在治國政見上有所不同。齊賢議論慷慨而難免迂闊,與李沆沉穩無為的政治風格難成拍檔,在與真宗的關係上,也不及李沆有師生之誼,因而在鹹平三年末以朝會上飲酒失態而被罷相。
次年正月,真宗同時任命呂蒙正與向敏中為相。呂蒙正已是第三次入相,這一經歷只有趙普可與之相比。不過,這次任相,他並沒有顯赫的政績,只是德高望重的象徵。向敏中這次為相僅一年半,因生活瑣事而被免相,也未見有重要政績。但罷相以後,真宗仍委以重任,讓他出知永興軍,擔當西線抗擊西夏的重任。他在真宗朝後期再次入相,這是後話。
鹹平諸相中,李沆為相時間最長,也最受信任。真宗問他,治道何者為先,他說:&ldo;不用浮薄新近喜事之人。&rdo;一天,真宗派使者拿來手詔,讓李沆進封寵妃劉氏為貴妃。李沆當著來使在燭火上燒掉了詔書,讓他回奏&ldo;就說李沆以為不可&rdo;,真宗只得收回成命。石寶吉以駙馬都尉求為使相,真宗徵求意見。李沆以為,石寶吉無攻戰之功,仗戚里之故,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