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此同時,太宗下了宋朝歷史上罕見的一道罪己詔,承認自己&ldo;委任不當,燭理不明,致彼親民之官,不以惠和為政&rdo;,表示要&ldo;改為更張,永鑒前弊&rdo;。不久,川蜀停止榷茶,似是這道罪己詔的直接恩惠。但太宗死後半年,四川廣武卒劉旰又聚眾攻略,所至之處官軍不能抗鋒。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正月,益州士兵推舉都虞候王均為領袖,建號&ldo;大蜀&rdo;,建元&ldo;化順&rdo;,再次發動兵變,堅持到十月才被鎮壓。最後仍由治蜀名臣張詠再知益州,才結束了宋初以來川蜀地區屢叛不靖的局面。
細說宋朝18:李繼遷父子
党項的族源一說出自羌族,一說出自鮮卑。自南北朝末年在今青海東南黃河河曲析支之地初露頭角後,經隋唐時期的內附遷徙,其中遷至夏州(今陝西靖邊)周圍的部族最為強大,稱為平夏部。唐末,該部首領拓跋思恭出兵幫助唐朝鎮壓了黃巢起義,唐封其為定難軍節度使,統轄夏、綏、銀、宥、靜五州,進爵夏國公,賜姓李氏。歷經唐末五代,這一黨項政權始終以藩鎮身份,與中央王朝維持著臣屬的關係。
北宋建立後,太祖承認拓跋思恭後裔李彝興所擁有的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的割據地位,以換取其臣服。乾德五年(967年),彝興死,子光睿(後避宋太宗諱,改名克睿)繼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克睿死,子繼筠代立。在宋初二十年裡,宋忙於統一大業,利用夏州党項牽制北漢,李彝興父子曾一再出兵助宋進攻北漢;夏州則保持與宋的臣屬關係,以豐滿羽翼,擴張勢力。當北宋統一基本完成,中央集權與夏州割據勢力的矛盾便逐漸凸現。
太平興國五年,繼筠死,其子尚幼,不能嗣位,於是就由其弟繼捧襲職。李繼捧缺乏號召力,此舉立即激化了黨性貴族內部的權力鬥爭,而這種權力之爭又與党項對宋順逆的決策糾葛在一起。七年,繼捧的叔父、綏州刺史李克文向宋太宗上表,認為繼捧&ldo;不當襲職,恐生變亂&rdo;,建議宋朝召其入朝,意在借宋朝之手,解除繼捧節度使的職位。
消除割據勢力原是宋朝國策,太宗對克文的建議正中下懷。他一面改任克文權知夏州,並派朝官尹憲同知州事;一面派使臣持詔命繼捧入朝。繼捧內外交迫,只得攜家屬赴東京,向宋朝獻出夏、綏、銀、靜諸州。宋太宗將繼捧羈留東京不久,又派使臣召權知夏州李克文和綏州刺史李克憲攜帶家屬入京居住,克文獻出了唐僖宗賜給拓跋思恭的鐵券和御札,以示歸順之心。歷史地評價往往有二重性,繼捧叔侄之舉,從宋朝而言,自然是促進統一的作為,但站在當時党項民族的立場,則是獻地求榮的舉動。
這時,繼捧的族弟李繼遷正任定難軍都知藩落使,率部居住在銀州,也接到了宋朝護送李氏親族入京的詔書。他這才知道党項經營達二百餘年的諸州之地已歸宋朝,而自己也在&ldo;護送赴闕&rdo;之列,急召部下商議,決定&ldo;走避漠北,安立家室,聯絡豪右,捲土重來&rdo;。為了避免屯駐宋軍的阻截,繼遷偽稱為乳母發喪,令部下數十人將兵器藏於靈柩之中,偽裝成送葬隊伍,出城以後就直奔地斤澤(今內蒙古鄂托克旗東北)。這裡離夏州三百餘裡,水草豐美,是沙漠中的綠洲,繼遷便以此為根據地,集結党項諸部,壯大自己力量。
雍熙元年(984年)七月,他率眾襲略夏州王庭鎮(今內蒙古烏審旗西南),俘虜萬計,是反宋以來的首次勝利。但他有點被勝利沖昏頭腦,命部將張浦等率兵萬人四處襲擾,完全不顧根據地空虛。宋朝知夏州尹憲和都巡檢使曹光實派出精騎,連續兩夜奇襲地斤澤,繼遷與弟繼衝突圍而出,其母、妻都被俘,幕帳、牛羊損失慘重。繼遷雖再陷困境,卻不折不撓,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