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雙方見面時,仍然怨言交加,絕無和意。太后對屋質說:&ldo;你應當為我們斷個明白。&rdo;
屋質拿過一把算籌,向太后:&ldo;當初皇太子在,何故另立?&rdo;太后答道:&ldo;太祖遺命。&rdo;
屋質又問世宗:&ldo;何故擅立,不稟尊親?&rdo;世宗答道:&ldo;父王當立而不立,這才去國的!&rdo;
屋質正色對世宗道:&ldo;大王見太后,絕無歉意,唯尋怨隙。&rdo;轉而對太后說:&ldo;太后出於偏愛,妄託遺命。你們這樣,還想和好?應該立即交戰!&rdo;說完,擲籌而退。
太后哭著撿起一根籌,表示和解:&ldo;當年,太祖遭諸弟之亂,瘡痍未痊,豈能再演?&rdo;世宗也說;&ldo;做父親的不違尊名,做兒子的卻不稟尊親,還歸咎誰呢?&rdo;也拾取了一籌。雙方都有所悔悟,大哭起來。
太后又對屋質說:&ldo;和議已定,皇位誰屬?&rdo;屋質以為應立永康王。李胡在側厲聲喝道:&ldo;有我在,兀欲豈能繼位?&rdo;
屋質指出:&ldo;禮有世嫡,不傳諸弟。當初先帝之立,尚以為非,何況你暴戾殘忍,人多怨憤?&rdo;太后見大勢已去,對李胡說:&ldo;以往我和太祖寵你超過諸子,但謠言道:偏憐之子不保業。我不是不想立你,你自己不爭氣啊!&rdo;於是,雙方罷兵回上京。
耶律屋質臨變直諫,使遼朝安然度過了一次皇位繼承危機,使契丹民族避免了一場內戰悲劇。述律太后能在緊要關頭懸崖勒馬,說明她還是以民族和國家根本利益為重的,有人認為她是舊制度的代表者,未免言過其實。
不久,世宗藉口述律太后與耶律李胡還準備廢立,把他們母子遷往祖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監管起來。這年,世宗的這位親祖母已經六十九歲了,她將在幽禁中度過餘生最寂寞的六年。至於李胡在遼穆宗時,因其子謀反,牽連入獄,最後死在獄中。《遼史》本傳說:&ldo;李胡而下,宗王反側,無代無之,遼之內亂,與國始終。&rdo;其根本原因還在於遼制賦予宗王以相當大的實力和相當高的權位,而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一有氣候就會釀成一幕幕兄弟叔侄操戈相向的鬧劇。
細說宋朝4:也算是一國兩制
作為由遊牧民族的契丹族建立起來的遼朝,其建國過程與契丹民族由部落聯盟晚期向奴隸制國家的轉化幾乎是同步的,其後遼朝又在不太長的時期內開始了向封建制的過渡。參與並推進這一系列的社會巨變程序的,既有作為統治民族的契丹族,也有遼朝境內人口最多的漢族居民。作為統治階級的契丹貴族,在維護本民族本階級的經濟社會特權同時,如何在民族關係上協調與漢族各階層的政治經濟利益,是關係到遼朝能否長期在北方立國並與中原王朝形成南北對峙政治格局的關鍵所在。遼太祖和遼太宗在位各二十年,這四十年是遼朝典製得以基本確立的重要時期(當然,其後也有區域性的完善)。其中若干具有契丹國家特色的制度建設,尤其值得一說。
先說南北面官制。太祖時以契丹官制為主,但已採用漢制,任命漢官,中央置三省,地方設州縣,又有漢兒司,是統管漢官系統的,以韓知古總知其事。太宗得燕雲十六州,當地漢制政權組織納入了遼朝的地方官系統。不久,太宗進軍中原,顛覆後晉,也把中原王朝的官制帶回了遼朝,全面確立了南北面官制。南北面的叫法與契丹習俗有關:契丹有拜日之俗,故皇帝宮帳必坐西面東,而且遼俗尚左,故契丹官衙都在皇帝宮帳之左,即在北面,漢人官衙則在其右,即在南面,此即南北面官制的由來。但北面官制中也有分稱南北的,例如南樞密院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