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為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事,這玩意吃了敗火,可以摘一點,回去穿成一大串,留著冬天的時候泡水喝,消炎敗火。”
劉青山嘴裡安慰著,一邊搜尋蘑菇,一邊還把遇到的紅菇娘摘下來。
這種植物也就一尺多高的樣子,林間隨處可見,外面裹著一層紅色的外皮。
跟園子裡種的黃菇娘模樣差不多,至於味道嘛,反正誰吃誰知道。
吃了苦頭之後,飛哥和剛子也不敢再瞎折騰,看到啥稀奇的,都先問問。
剛子嘴裡還唸叨著:“關東山,三樣寶,人參貂皮靰鞡草,青山,這人參到底長啥樣?”
人參的模樣,基本上是個人都知道,不過知道的那是埋在地下的根部,至於上面的枝葉都是啥模樣,一般人還真沒見過。
劉青山就給他們簡單說說,他伸出巴掌晃了晃:“人參的葉子,第一年只有三片葉子,俺們就叫三花子,第二年會長出五片葉子,三大兩小,所以叫馬掌子。”
“到第三年,就會長出兩個杈,每個杈也都是五片葉子,這時候就叫二甲子。”
“到第四年,長三個杈,叫燈臺子,以後每年多一個杈兒,分別就叫四匹葉,也有叫四品葉的,五品葉,六品葉。”
“這說的只是正常人工栽培的情況下,野山參因為生長極為緩慢,還會在林子裡遭遇到各種意外,五到十年,才能長成馬掌子。”
“十到二十年,才能分出兩個杈,長成二甲子,俺們這也叫開山鑰匙,意思是找到它,就有可能找到大貨。”
“三十年以後的野山參,才會分三個杈,長成燈臺子。”
“四品葉的野山參,通常要長五十年到八十年,至於六品葉,沒有一百年,肯定是長不出來的。”
“所以有經驗的趕山人,一瞧人參上面的枝杈,就能大致判斷出來年份。”
他說得也算比較詳細了,可是那哥倆依舊聽得迷糊,剛子嘴裡還唸叨著:“要是有實物參考一下的話,就比較容易搞懂了,最好是來一棵六品葉。”
“還六品葉呢,你以為野山參是大白菜啊,想看就能看到?”
劉青山也被這小子給逗樂了,索性不再搭理他。
剛子卻不死心,拿著個小木棍,在草窠裡來回扒拉著。
猛然間怪叫一聲:“棒槌!”
這也是他剛學來的,發現野山參,必須大喊一聲棒槌,這樣才能把人參鎮住,免得跑掉。
周圍的人立刻被吸引過來,張大帥嘴裡還叨咕著:“媽個巴子的,難道這個棒槌真能找到一棵大棒槌?”
棒槌在當地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野山參,另外一種,就是指對某個行業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可以稱為“棒槌”。
剛子還真發現了狀如手掌的一叢枯黃葉子,興沖沖地伸手去薅,結果媽呀一聲,手上紮了不少刺兒。
劉青山湊過去瞧了一眼:“哥呀,你還真是個棒槌,拿刺五加當野山參,真服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