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九龍夜宿 (第1/3頁)
圏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子儀問江朔道:“溯之,我率軍衝擊漁陽鐵騎實是既違軍法,又違王公鈞旨,你道我為何冒這麼大的險來救你?”
江朔見他說的鄭重,叉手捧心照實道:“我實不知,郭軍使待我甚厚,不惜違命,我心中實在過意不去。”
郭子儀道:“安賊乃天下仁人志士之公敵,不過同仇敵愾只是其一,你昨日曾救過我,我自也不能見死不救,這是其二,其三麼,也因為你是太白先生故人之故。”
江朔瞪大了眼睛道:“難道郭軍使和太白先生有舊?”
郭子儀道:“開元二十三年,李太白遊歷河東時,在北都太原府救了一個觸犯軍法被判了斬刑的小軍官。”
江朔更加驚訝,道:“那個小軍官是郭軍使?那你犯了什麼罪被判了死刑?”
郭子儀道:“彼時子儀只是個小小的負責餵養軍馬的參軍,手下倒也有百十人草料營的小卒。某素來律下甚嚴,手下有個小卒作奸犯科,某一時氣憤地打了他二十軍棍,不想那小卒挾私報復,在深夜裡放了一把大火燒光了草料後逃之夭夭。按唐律,糧草失火,主官連坐同罪,上司遷怒歸罪於某,竟然處以極刑,並押赴法場立斬不赦,若非太白先生恰巧遇到,出手相救,子儀當日就死了。”
江朔奇道:“太白先生當時也只是白身,卻如何能救下郭將軍呢?”
郭子儀道:“太白先生有一好友叫元演,元演的父親時任太原府尹,代北都牧,李太白那年會到太原,就是在雒陽遇到元演回太原探親,邀先生同行之故。因此府尹家的座上賓太白先生一託請,當即改死為徒,某這才到了西北邊陲的朔方軍。”
江朔咋舌道:“這可太巧了,太白先生有《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云‘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幷州遏戎虜。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說的便是他北遊太原之事,不過詩中可沒寫救你之事。”
郭子儀笑道:“當年太白先生救下一個小小的參軍,只是舉手之勞,又怎會特為記載?然而得人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某當時就默默立誓,有朝一日定要報答太白先生大恩。”
江朔忙道:“郭軍使,你承太白先生的情,可不能還在我一個小兒的身上。”
郭子儀哈哈大笑道:“溯之,你想到那裡去了?我已說了引軍救你為的是敬你少年俠義,又在軍營中救過我,自然不能算還了太白先生的人情,只是我見了太白先生的故人不禁心生親切,願意與你結交罷了,太白先生的恩情我來日還要千倍、百倍的報答。”
江朔這才放心,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道:“卻是我會錯意了,郭軍使見諒。”
大軍在蜿蜒迤邐的山路上行了一百多里,天黑時分到了一處山中小鎮,探馬回來稟報前面小鎮名為“九龍鎮”,郭子儀策馬到山坡上一看,那九龍鎮是山中一片窪地,規模不大,淶水河道至此折而向西,小鎮四周有九坐山峰聳峙,確如九龍吸水一般圍繞著一方小小的山中平地。
郭子儀道:“後面無人追趕,跑了一夜並一日,馬也乏了,今日就在此處紮營。”
江朔問郭子儀:“到鎮中歇息麼?我看鎮子狹小難以容納兩千人住宿。”
郭子儀道:“溯之,你武功雖高,卻不諳軍事,這九龍鎮乃是死地,四周山峰奇險,騎兵難以攀援,若堵住南北兩側山路,再以敢死之士攀上山岩引弓射擊,我軍豈非插翅難逃?”
江朔心悅誠服道:“確是如此,那該在何處紮營呢?”
郭子儀傳令道:“全軍沿淶水北岸扎宅,多伐樹木製作鹿砦,守住路口。”又下令兩個旅帥棄馬步行,爬上左右兩側山崖,監視四周。這才自帶了三百人穿過鎮子,自守住北側的路口。
江朔心中暗贊這位郭軍使果然熟知兵法,指揮得當法度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