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戰國局勢(秦篇) (第3/3頁)
季敏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來的精銳,無論資歷和能耐皆是秦軍的佼佼者,從來不是隻知道指哪打哪的莽漢。居然連是否師出有名他們都要想,如何能教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只管打仗了事。
甘茂之所以不敢大動肝火,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心病:他雖然喜好談兵,但畢竟沒有真正打過大仗,領兵五萬攻城略地更是頭一遭。打仗還得靠這些兵將,他自然不可能拿出穆公鎮秦劍行使軍法,不然無異於引火燒身,自絕於大秦五萬大軍面前。甘茂豈能掂量不出此中輕重。雖說是自己忍下了,但看白山一聲令下眾將領便欣然領命,甘茂還真有些不是滋味了,心裡那個嫉妒啊!
接下來甘茂統領五萬大軍直逼宜陽,信心滿滿的他認為或可一戰而下,結果很快又打臉了。即使秦軍準備充足,這宜陽城卻也打了五個月都沒拿下來,以致樗裡子和公孫奭提出反對意見。右丞相樗裡疾進言於秦武王道:“秦師老矣,不撤回,恐有變。”
於是武王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乃作書一封,使人送達武王,言:“息壤就在那裡,您可不要忘記。”武王大悟,於是再增兵5萬,命令大將烏獲率兵前往援助甘茂。與此同時,韓王亦使大將公叔嬰率軍前往解救宜陽。
甘茂、烏獲兩軍會合後,大破公叔嬰於宜陽城下,然後乘勝攻佔宜陽,斬殺韓軍六萬,降者無數。隨即秦軍渡黃河奪取武遂(後世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駐守。韓王恐懼,使相國公仲侈帶著珍寶入秦乞和。秦武王大喜,同意了韓國的求和。詔甘茂班師,留向壽安撫宜陽地方。
此戰秦軍依靠強大實力,連續作戰,最終攻佔中原重鎮宜陽,取得一個大勝利。韓國損失慘重,被迫向秦求和,從此,秦的疆域擴充套件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
秦取宜陽,韓國斷為三,國力大衰。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秦得此城,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開啟大規模兼併戰爭。
秦國對宜陽城進行加固,成為東擴的橋頭堡。從此以後,山東六國轉入戰略相持階段,直至滅亡。從這個意義上說,秦拔宜陽之戰是秦統一六國的里程碑。秦武王終於透過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直奔周室太廟,往觀九鼎。但也正因為此次觀鼎,葬送了嬴蕩的性命。正所謂“善射者死於矢、善騎者墜於馬、善水者溺於水、善飲者醉於酒、善戰者歿於殺,善角力者亦死於力”,嬴蕩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死在了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秦國陷入了短暫的混亂。
:()亞歷山大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