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2頁)
欲雪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於林淑閣……陳母嘆息了一聲,可惜兒子沒福氣。
……
蜿蜒的街道,行人詫異的眼神,林淑閣低著頭似乎羞憤,內心卻毫無波動。
劇情中,原主嫁進陳家後,陳母才對她說了陳培期逃婚的事情。她憤怒卻又無力,三從四德的教育壓得她雖不甘心,也只能屈從。她對陳母言聽計從,包攬家務瑣事,洗衣補貼家用,讓一切井井有條,同時期盼著陳培期的歸來。
可是她沒想到的是,陳培期這一走,就走了七年,杳無音信。
而就在陳母和原主都絕望了的時候,陳培期回來了,原來當初他一心想做番大事業,因此北上去了京都,這次正是得了位貴人的賞識,當了小官,這才衣錦還鄉。
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當初和他一起去法蘭西留學的女同學,當然,此時那人的身份,已是陳培期的妻子了,甚至兩人已有一子一女,幸福美滿。
這樣的情況,實在出乎陳母和原主的預料,那女同學斥責原主是愛情的第三者,陳培期也橫眉冷對認為是她不知自主獨立,死皮賴臉留在陳家。
陳母原本想為原主張目,但她已經年老,在當了官員已有子女的兒子面前再擺不出當初威嚴,又見到那玉雪可愛的孫子孫女,她便,沉默了。
最後陳家歡喜團圓日,原主上了吊。
……
這就是整一個故事,在這個立於兩種文化交點的時期,男女主只是歷史潮流裡小小的塵埃,卻又是決定了原主一生命運的龐然大物。
林淑閣默默想著,而林家家門已觸目可及。
她並不擔心林家不接收她,林家教養女兒按的是舊式方法,但那是因為她祖父還在世,如今新思潮日益薰陶,她的父親並不像陳母所以為的那麼守舊。
劇情中林父以為陳培期已死,就曾經問過她要不要歸家。
這也是她知曉劇情後,直接在臨進陳家前反悔離去的原因。
第8章
林淑閣回到林家後大哭了一場,林父雖注重家無再嫁女,但也注重女兒幸福,咬牙切齒地罵陳家欺人太甚。
一日後,林父林母帶著同族去了陳家,大鬧了一場,與陳家解除婚約。
陳母心虛,又畏懼林家人多,不敢申辯什麼,林家一行十分順利,從此陳林兩不相干。
而林家這邊,林淑閣檢視自己原本的嫁妝,看中了其中最有價值的書畫鋪子。
林家是書香門第但也不能與實際脫離,經營了幾個鋪子都是清貴的,勉強維持收支。林淑閣出門前,家裡將唯二的書畫鋪給了她一間。
劇情中,原主過門一年,就將鋪子賣出,填了給陳培期出國陳家留下的欠債,這也是後面原主如同丫頭一般,需要洗衣填補家用的原因。
不過如今,鋪子是林淑閣的了。
午後日曬蟬鳴,林淑閣鋪紙磨墨,在桌案前凝神。
昨晚她檢視帳冊,書畫鋪每月收益甚微。她分析了一下,一是如今新文化衝擊,這片地面上形成了洋文化高貴的畸形觀,林家書畫鋪裡賞玩的都是傳統山水魚鳥,在新奇逼真的油畫下毫無競爭力。
二是哪怕還有志在墨色,不愛新奇的文人,林家書畫鋪裡那些也不算是頂尖畫作。
因此,想破局要不就成為傳統中出挑的那部分,要不就中西結合,用新奇對抗新奇。
林淑閣經歷的世界多,技能壓身,走哪一條路都不怯,她用巔峰級的【筆墨丹青】,在一下午的時間內就繪出了兩幅畫。
一幅是傳統農家意趣,不拘泥於物態,純以生動活潑的神態去動人‐‐這也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