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第2/2頁)
[德國]馬庫斯·沃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敢於堅持己見,哪怕為此受到迫害。我現在懂得,必須始終尊重他人的觀點,決不能搞一言堂。然而我這一生中,包括擔任情報局局長的大部分時間裡,卻選擇了耐心等待變革。
我清楚地記得當初如何焦急地等待蘇聯領導人的更迭,深知這必然會給東德帶來重大影響。戈巴契夫上臺後,終於開始了期待已久的改革。我比任何人都激動。可我們沒有看到,改革來得太遲了。開放政策已於事無補。1917年在俄國誕生的烏託邦理想氣數已盡。
記得當年我們信心十足,覺得一定能夠實現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建設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回首往事,有時很難理解為何我們失敗了。年輕時,我們覺得僅憑堅強的信念就足以扭轉乾坤。現在不能不承認,我們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社會主義信念太強,而是沒有真正按照社會主義理論去做。史達林所犯的罪行不是共產主義理論的必然結果,而是對共產主義的踐踏。強迫個人無條件服從黨的理論,隨意整人,偽造歷史都源於史達林時期的蘇聯。位於鐵幕我方一側的大多數國家競相效法。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悲慘結局的根源在於濫用權力,而不是民主和社會主義。這也是東德最後窒息的原因。我承認,雖然東德社會有優厚的社會保險,我們的制度依然遠遠落後於西方大多數多元化的民主國家。從東德的衰敗中我悟出一條重要的道理:對一個現代社會來說,思想和言論自由同我們引以為豪的其他成就一樣重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