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誕生。這個小家庭充滿了歡聲笑語,也讓陳獨秀感受到了為人父的喜悅與責任。
然而,命運總是無常的。儘管他們曾擁有如此美好的時光,但最終還是走到了分別的路口。不過,那些共同度過的日子將永遠銘刻在彼此心中,成為一段難以忘懷的回憶。而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如同一首悠揚的樂章,久久迴盪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他們的結合不易,陳獨秀自然對她是加倍憐愛。高君曼為人賢淑,知書達理,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伉儷之間是和睦相處的。
但是高君曼嚮往的是一種寧謐的家庭生活,而這方面,他恰恰不能遂她心願。陳獨秀天生就是闖蕩江湖的人,走南闖北,屢遭風險,家人也跟著顛沛流離,很難過得上一段安逸的生活。
自1922年起,兩人感情逐漸冷淡,高君曼於1925年帶著兒子陳鶴年(陳哲民)、女兒陳子美移居南京,陳獨秀每月給她寄30元生活費,此後,高君曼和陳獨秀再沒見過面。1931年高君曼病逝於南京。
真是太可惜了。《覺醒年代》電視劇裡的君曼氣質高雅賢淑,讓人難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陪伴他走過落寞的人生最後階段的少妻潘蘭珍。潘蘭珍又名潘若雲、潘雲仙,190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餘西鎮一個農民家庭。全家逃荒到上海浦東謀生,她就很小去一家紡織廠做了童工。幾年後,父親又把她介紹到自己賣苦力的英美菸草公司當工人。1930年,潘蘭珍在上海英美菸草公司做工,住在熙華德路(今東長治路)一個亭子間裡。
也許是緣分吧,此時陳獨秀被撤職之後,回到上海,隱姓埋名,也在熙華德路一座貧民窟石庫門房子的前樓居住下來。這是他最為孤寂、落寞的時期,正逢大革命失敗,長子、次子相繼壯烈犧牲,而他因“右傾錯誤”受到了批判,同時還遭到國民黨的通緝,只能東躲西藏,再加婚姻生活兩度離合,年過半百孑然一身。但那時的潘蘭珍並不知道眼前這個老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陳獨秀。當她第一次見到這位鄰居李先生的時候,雖然他看上去有些窮困潦倒,但卻能識文斷字、通情達理,對待他人也一視同仁,並充滿愛心。這讓蘭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幸會”之感。
李先生常常教潘蘭珍讀書認字,而她也十分聰慧伶俐,學得非常快。在共同生活的兩年時間裡,潘蘭珍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再生育了,於是便決定領養一個女孩,為其取名鳳仙,姓潘。
一次潘蘭珍送孩子潘鳳仙回南通,恰在這時,陳獨秀被捕了,因為在1932年淞滬抗戰期間,他又發聲譴責國民政府。也在此時,她知道了自己同居兩年的李先生就是登在報紙新聞上陳獨秀,因為他父親看到報紙上的照片,於是她決定去南京監獄看他。
漫漫長而艱苦的牢獄生涯拉開序幕,但潘蘭珍始終堅定地守護在他身旁,不離不棄。她會隔三岔五前往獄中照料他的日常起居,毫無怨言。因為沒有受到監禁,所以跑腿辦事、採購物資以及與外界聯絡等事務都由她一手包辦。
前來探望陳獨秀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這讓蘭珍有機會見識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和事物,大大開闊了眼界。其中,胡適更是多次專程從遙遠的北平趕到南京,不僅帶來了豐盛的食物、實用的生活用品,還饋贈了許多珍貴的書籍供其閱讀消遣。
此外,陳獨秀在獄中的閒暇時光裡創作出了大量精彩絕倫的詩詞作品,這些詩作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蘭珍為之收拾文稿,整理書籍,常伴左右。
戰火紛飛,世事難料啊!有的孩子赴湯蹈火,有的孩子照顧老人,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
抗戰全面爆發後,陳獨秀出獄了,潘蘭珍陪伴他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