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阿姨紅姐上線了。
誰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最近,虎嗅一篇文章《體面的中產家庭,正在殺死自己的孩子》,標題讓人心驚膽戰。
點開一看,是一部電影的簡介,說是有一個香港中產家庭,父親是受人尊敬且收入豐厚的律師,母親是全職太太,兩個兒子,住在大房子裡,每年都有出國旅行計劃,一切都讓人羨慕。然而,大兒子因為成績一直考不進班上前25名,在10歲的時候因為不堪父親的“侮辱式教育”,跳樓了。整個家庭在這個事件之後幾乎破碎了。
以至於有些人,覺得要孩子太麻煩了,不如及時行樂。決定做丁克,不要孩子,覺得那樣輕鬆,省事。
“東亞中產父母”也因此成了該篇文章口誅筆伐的物件。有人說,“你以為的愛,或許是一種毀滅”“這個外人看上去幸福、溫暖,向上的家,身處其中的人,無一不在墜落,甚至毀滅。”
如果是三年以前,很多父母可能加入作者的陣營,覺得這位爸爸確實不可饒恕,孩子活得開心就好,何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呢?但是,隨著家裡的娃慢慢長大,上幼兒園,不禁自嘲,原來過去崇尚“佛系養娃”的父母也忍不住幫孩子規劃未來,時不時討論20年後的經濟形勢,擔憂到時他是否能找到穩定的工作,未來是否能維持目前家庭的生活水平,他的智商會不會“均值迴歸”,階級跌落......
所以說實話,如今的我們,對電影中這個爸爸的行為動機,是理解的。
和這位爸爸一樣,紅姐周圍有許多朋友都是從小地方摸爬滾打上來的。他們憑藉著“小鎮做題家”式的刻苦努力,孤身一人奮力前行,才好不容易躋身於中產階級之列。
儘管嘴上常掛著“雞娃太累、內卷無用,一切都得看孩子自身造化”之類的話,但實際上內心深處依然堅信“只要足夠努力便能改寫命運”這個道理。畢竟,自己正是依靠不懈奮鬥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啊!想必這種觀念也代表了當下,絕大多數生活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裡的中產人士……
“這條路我們一起走過,所以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也照著這條路走,從而獲得相對穩定安逸的生活,有什麼不對呢?”紅姐周圍的精英朋友們說。
這個時候肯定有人說,“孩子的人生是曠野,而不是軌道”。人生不是隻有考學這一條路可以走,也不是隻有工作和升職加薪,孩子們應該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生命,去享受生活。
這句話說的沒錯,兒孫自有兒孫福。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經典語言。紅姐的姥姥常常說,樹大自直。姥姥內心強大,安穩指數絕對百分之百。
但問題是,對很多“小鎮做題家”來說,想要確保孩子未來能夠維持在中產階級,維持目前的生活水準,能為他想到最安全的路就是——至少考上名校,然後出國深造讀碩士,如果可以,最好就是讀父母的專業,然後跟父母一樣在某系統工作。父母對那條“軌道”非常熟悉,走好這條路需要用到的技能和資源,都可以都教給孩子。走這條路,孩子未來的確定性很高。
雖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哪個父母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摸爬滾打,受太多煎熬。
和富裕階層的家庭不一樣,他們不僅可以把資產直接傳給孩子,還可以建立信託基金,給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託底。但普通人還沒有那個財力,可能最多能幫孩子買套房就不錯了,他自己的生活費還是得自己賺。
這也是有些中產階級為什麼最為焦慮的原因,因為除了在考學、教育方面的經驗,真的沒啥可以傳承的。萬一他上不了好大學,進不了好單位,要去其他領域發展,父母幾乎兩眼一抹黑,只能任其自我發育。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有點焦慮,但對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