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電影《上甘嶺》中,曾經部分地描述了上甘嶺坑道戰。然而,真實的坑道里的環境是非人的,真實的上甘嶺坑道作戰也比電影裡描述的要血腥得多,更殘酷得多!
最小的戰鬥編組是134團5連4班。4班在戰鬥打響的10月14日當晚就反擊了597﹒9高地,在隨後兩天的戰鬥中,他們在班長陳鴻鈞的帶領下,頑強作戰,擊退美軍十多次衝鋒,殺傷敵人一百五十多人,自己竟奇蹟般地無一傷亡。16日下午,他們十一個人因彈藥耗盡才被迫退守8號陣地的一個只有十五米深的小坑道,依靠夜間從陣地上收集的彈藥、兩箱餅乾和坑道里儲存的兩小瓶水,在坑道里堅持戰鬥。由於4班沒有步話機,所以無法與後方聯絡,後方也因此而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仍然在這個小坑道里堅持,並從此整整十一個晝夜與上級失去聯絡,其間沒有得到任何補給。
美軍一個連對這個坑道進行了連續多日的破壞,招數用盡卻一籌莫展,最後只得在洞口架起了三道鐵絲網,築起兩個地堡,採取圍困戰術。一直堅持到第十天,4班實在飢餓難耐,大多數人已經餓得站不起來了,眼看無法再堅持下去,於是,陳鴻鈞和班裡的四個黨員召開了黨小組會,決定由陳鴻鈞突圍出去,到一百多米外的2號坑道向上級尋求支援。陳鴻鈞在夜色中匍匐前進,穿越三道鐵絲網,悄無聲息地爬了一個多小時,潛入2號坑道,經134團4連指導員趙毛臣批准,全班這才於27日晚在4連的策應下突圍而出,全部轉移到了2號坑道,這才與師部恢復了聯絡。他們一直堅持到了10月30日對597﹒9高地的那次決定性的大反擊。
這是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堅持坑道作戰時間最長的一個班。
坑道鬥爭,首先遇到的是生存問題。537﹒7高地北山的情況也極為嚴峻,高地上的坑道部隊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沒有得到任何支援,最後7號坑道內甚至有十八個人凍餓而死,不得不被迫撤出陣地。但多數坑道部隊仍然一直堅持到了11月11日對537﹒7高地北山的大反擊……
597﹒9高地1號坑道是人數最多的坑道,裡面的建制單位也最多。坑道有四個出口,呈&ldo;f&rdo;形,全長七十多米,高一點五米,寬一點二米,頂部是厚達三十五米的石灰岩堅石層,是597﹒9高地最大的坑道之一。
&ldo;坑道里的情況真是糟透了。我們連剛退進坑道時,裡面擠著80多人。光是來不及轉運下高地的傷員就有55個。好半天我才把人員建制給理清楚,共有來自十六個連隊的零散人員,都是倉促間就近撤進這個坑道的。&rdo;
幾十年後,134團8連連長李保成這樣回憶道。
無線電通訊也亂了套。上甘嶺兩高地分佈有二十多部步話機,退入坑道後,各連官兵們爭著向上級報告戰鬥情況,可步話機上就那麼幾個頻道,幾十部機子擠上去,哇啦哇啦一起呼叫,結果誰也聽不清。
這時,有個叫陳文鈞的步話機員主動站了出來制止混亂。他在步話機裡建議說:&ldo;同志們,我們應該避免自我混亂。各坑道要分清主次,顧全大局。我建議先主坑道,後排班坑道,一個一個地報告……&rdo;
得到8連的報告後,21日晚,134團派2營教導員李安德率領近百人連夜增援,摸進了1號坑道。
坑道里雖說有一百多人,但一大半是傷員,還分屬十六個不同的建制單位。坑道內除了輕重傷員、烈士遺體和戰鬥人員外,還有武器彈藥、糧食、各種保障器材等等,全都擠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生活、戰鬥,在敵人的圍攻和轟炸下,坑道內情況極為困難,缺乏彈藥、缺乏糧食、飲水、藥品、物資…&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