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光義了,趙普領命退下去準備了。
這時候整個房間內,就只剩下趙匡胤父子兩個了,但是趙匡胤的臉色依然不好看,看上去好像有什麼難事。
“父皇,你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看您這愁眉不展的?”趙旭根本就不習慣父皇這個稱呼,但是前幾天在早朝的時候她一順嘴就叫了爹,這下可被大臣們教育了老半天。
雖然這對自己來說,並沒有什麼事情,但是老是聽那些老夫子在耳邊聒噪真是煩不勝煩,從那以後他就一直叫趙匡胤父皇了。
趙匡胤耐著性子說了一遍趙旭聽著也是搖了搖頭,這群大臣還真是太隨意了,你這讓皇帝如何是好,原來是是在朝堂上大臣們是下下面竊竊私語。
原來是今天的早朝,趙匡胤一臉莊重地端坐於龍椅上,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大臣的奏報。
身為一個開國的皇帝,趙匡胤很想透過自己的表率作用,給朝堂營造一個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所以他是坐的很是端正。
不料沒一會兒,讓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幾個大臣很隨意地在下面交頭接耳,全然不顧朝堂上應遵守的起碼規矩。
對於眼前的這一不和諧的一幕,趙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不露聲色,並沒有當場發作對幾名不守紀律的官員點名批評,而是若無其事地繼續聽奏報。
其實他內心裡是十分的憤怒,這也太沒有規矩了,在歷朝歷代,那個開國的皇帝會放心當初和他一起闖天下的同僚,特別是那些兇悍的武將。
所以趙匡胤也是很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唯恐他們交流過多而抱團甚至產生異心,這並不是他的心胸狹窄,當年他就是這樣和文武大臣搞好關係的。所以他害怕。
其實這一點他倒是不擔心,新朝剛建立,這些大臣們暫時還沒有會有異心,但是皇帝在龍椅上聽奏報,你們在下面嘀嘀咕咕的,讓皇帝的臉面往哪裡放。
趙匡胤記得,當年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之初,朝堂上的大臣大都是他的老鄉朋友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草莽,所以整個朝堂之上流氓之氣、草莽之風日盛。
“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可見朝堂之上的混亂局面,即使是流氓出身的劉邦也是十分的不滿。
後來一個儒生擬訂了一套體現皇權至上的禮儀,讓群臣當堂演練,滿朝秩序井然,尊卑分明,以往那種開放型市場式的嘈雜紛亂一掃而無。
自此朝堂上的秩序井然,劉邦看到後非常高興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現在趙匡胤就是想要劉邦這種感覺。
趙旭他一聽老爹這是對朝廷上的官員無禮不滿,不過這也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秩序還是要有的,不過自己還真的是有辦法解決。
“哈哈,父皇這有何難,不用什麼辦法只要動一動他們的烏紗帽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
“嗯?”趙匡胤的眉頭一皺。
“朕剛給他們升官,這個時候動他們的烏紗帽,不引起他們****,這只是小事,只是朕的心中不舒服,其他的倒也沒有什麼!”
趙旭知道皇帝老爹會錯了意:
“父皇,您誤會了,我說的烏紗帽不是指的他們官位官職,只是說的他頭上的帽子,只要把這帽子給改一下就能完全改變這種模式。”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